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词语叠连的类型及其功能

发布时间:2017-12-25 14:02

  本文关键词:汉语词语叠连的类型及其功能 出处:《汉语学习》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词语叠连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增度


【摘要】:现代汉语动词、形容词重叠一直备受关注且成果丰硕,但对另一种貌似词语重叠实则不然的语言现象却很少有人关注。本文讨论了这种口语中使用频率颇高而鲜为人注意的词语叠连的特征,即与汉语动词、形容词重叠之不同,以及其主要类型:抱怨式词语叠连、曲解式词语叠连、称呼式词语叠连和话题式词语叠连,并对各种类型的词语叠连所特有的修辞效果也进行了说明。最后还简单分析了词语叠连的功能——调度,确切地讲,是增度,即增加某种程度。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汉语标记性构式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135) 北京市教委项目“构式语法框架下的汉语固定格式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M201210028012)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零、引言一般来说,人们在交流中应该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性原则。但事实上,这些原则也常常被违反,甚至是说话人故意违反,也就是说话人知道自己违反了一条准则,同时,他还有意让听话人知道他违反了这条准则,称之为对准则的“藐视”。比如,交际中应尽量避免词语的重复,但在特殊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德熙;;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为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而作[J];方言;1982年03期

2 刘丹青;;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J];中国语文;2009年01期

3 丁崇明;论词语叠连式不礼貌语言[J];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贺亮;;言语交际构成要素在话题转换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仝晓琳;;现代汉语兼语式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7 于建凯;;英汉语主题的结构与功能[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句的语用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张云秋,柴兴东;汉语主动式的表达形式及强化等级[J];北方论丛;2002年04期

10 唐依力;齐沪扬;;多项式NP的语义指向及其做状语的认知理解[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杰;;谚语中的数词对举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郭中;;从类型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基本语序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敏莉;;新邵湘语的语气助词“去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8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徐正科;汉语“一量名”结构的句法语义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4 艾小艳;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娅敏;“反而”和“倒”的对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检红;限制副词“只”与“X”的粘合[D];南昌大学;2010年

7 吴慧颖;“人人”与“每个人”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胡砚文;汉英句子结构对比:“话题说明”与“主谓宾”[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芳芳;政治语篇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探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张小花;从话题结构分析英语专业学生翻译中的错误[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泓萍;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田伏礼;汉语词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理解偏误[J];丹东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曾祥喜;从“炒”字看汉语词语演变及其原因[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傅千吉,高慧芳;浅谈藏语对汉语词语的吸收及其规范问题[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0年01期

5 卢小宁;从汉字“吃”看汉语词语的信息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J];方言;2001年02期

7 毕艳莉;汉语词语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谈汉文化对汉语词语的影响[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敏;谈汉语词语的声音美[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胡承佼;谈汉语词语发展过程中的名词结构“泛化”现象[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志基;;马年说“马路”[J];咬文嚼字;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黄白玉;;汉语词语中文化沉积的英译原则[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俞志峰;;汉语词语训释两则[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中文;;汉语词语的表达色彩与语文辞书的释义规范[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4 李盛;杨尔弘;;一种基于聚类的汉语词语知识的获取方法[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余晓峰;刘鹏远;赵铁军;;一种基于《知网》的汉语词语词义消歧方法[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青海;马海慧;池毓焕;李颖;董凌冲;;基于HNC的汉语词语知识库改进[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演讲人 江蓝生;汉语词语书写形式的革新[N];人民政协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娜;对外汉语词语韵律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古丽娜尔·胡吉西;汉语词语的色彩意义及其在维译中的表达[D];新疆大学;2006年

3 吕禾;现代汉语词语褒贬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李君;新时期汉语词语造词方式及其语法功能的变化与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高侠;现代汉语词语更替现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陈丛耘;汉语词语与性别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晨维;海峡两岸汉语词语差异表现的比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亚明;现代汉语词语变异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9 范氏红明;汉越词语与汉语词语对比[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朴珉喜;韩语里汉语借词同汉语词语若干情况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本文编号:1333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33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