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掌握古代汉语词义的方法
本文关键词:浅谈掌握古代汉语词义的方法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一些简单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词义。如可以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并分析多义词内部的词义系统,掌握词义演变规律;辨析同义词,掌握词义;沟通古今汉语,由成语、俗语、典故等推断古义等。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we should master some simple and practical, effective way to help us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meaning. If you can use the shape analysis method to infer the original meaning, and analysis the meaning system of internal polysemy, grasp the meaning of evolution; synonyms, grasp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by idioms, slang allusions infer ancient meaning.
【作者单位】: 河南焦作大学;
【分类号】:G642.4;H131
【正文快照】: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变化等,词义也处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在古代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多数,而一词多义同时又是古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特征,这种现象一方面体现了词的功能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给学习带来了许多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晶;;“疙瘩”的词义和用法考察[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刘宋川;;部编教材《古代汉语》中知识点和理论阐释的疏误——兼论自考大纲的某些问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李素琴;;从疑问程度看“得无”词义的变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杜元会;兔子撞在何处——谈“株”的词义[J];语文学刊;1989年02期
5 李振国;“简明古代汉语”学习提要(1)[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1年07期
6 屠鸿生;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质疑[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7 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方式对词义发展演变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张玉惠 ,徐梦葵;古代汉语“请”字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9 程碧英;浅谈古代汉语同义词的辨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10 刘宋川;;部编教材《古代汉语》中知识点和理论阐释的疏误(续)——兼论自考大纲的某些问题[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祖亮;;“今”字注释刍议[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晓燕;;独立学院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陈志云;;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刍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建新;;“大医精诚”别解[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范泊静;;训诂在词典释义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_";;谈谈漳州话的亲属称谓词[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7 张睫;;“之”“其”自指和对指用法小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武振玉;;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9 张在云;;郭编《古代汉语》商务修订本中的一些文句质疑[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志研;从古代汉语的演变看民族关系的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刘永耕;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一例[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3 沈锡伦;词义的性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魏江;要保护汉语的纯洁性[N];甘肃日报;2008年
5 游珏;学习古汉语的“良册”[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桂燕萍;让成语在课堂中大放异彩[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7 陈力卫;语词的漂移:近代以来中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共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9 沈锡伦;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10 孙丽萍;满嘴“相当地”,汉语不该粗鄙游戏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浙江大学;2007年
2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4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刘艳平;《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吴汉江;汉语物象词语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徐小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称谓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9 李娜;《说文解字》“误释字”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10 何静;第二语言伴随性词汇习得中任务含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小平;反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宋美娜;偏正式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萍;汉语语素义对留学生词义获得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柯莉;古汉语偏义复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朴京淑;《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级复合式动词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类型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纪国峰;《文子》复音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伟丽;现代汉语词的修辞派生义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胡晶莹;成语用词特点及演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陶书贞;顺应理论视角下词义扩大与缩小的语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4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37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