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与优化
本文关键词: 外语课堂 师生意义协商 互动 问题 优化 出处:《西南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外语课堂的师生意义协商互动”是指师生“共同体”在外语课堂教学情境中预见、感知、或体验到理解困难时共同做出努力,对所使用的目的语(外语)进行交互调整,以保证课堂交互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之目的。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言语互动形式,师生意义协商互动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学生对外语输入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外语调整输出,促使学生关注外语的语言形式,提高学生外语使用的准确度及流利性,从而提升外语课堂教学质量。 当前的外语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师单向控制、师生间缺乏言语交流互动的问题,不仅使课堂教学显得乏味,难以调动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而且严重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外语课常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既具有理论层面的意义,更是改进现实外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自然调查法、理论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梳理与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了解外语课堂教学中师生意义协商互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探讨、实践验证(行动研究)等过程,对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究。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讨论了本研究的缘起,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介绍了论文的基本结构、以及本研究工作的拟创新之处。 其次,通过考量与解读我国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的现实状况,考察了我国外语课堂师生协商互动的实际过程,揭示出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梳理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研究的理论渊源,检视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的整体系统,从多元理论的维度理解与阐释课堂师生意义协商的内涵、功能及结构,对我国外语课常环境下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进行了策略性思考,大胆探索并初步创建了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保障体系雏形。 最后,开展行动研究,将理论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实践,并在获得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师生意义协商互动缺失是当前外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严重问题;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是实现外语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举措;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全局性的工作,应当建立起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的激励机制,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外语课堂教学观,加强教学反思及课堂话语策略意识与技能,增强教师的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的引导能力。 本研究的主旨是全方位解读我国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过程及其深层问题,阐释师生意义协商行为的内涵、功能及结构,并就其优化问题进行策略性思考。有鉴于此,研究结果的创新是笔者的全力追求。具体说来,本研究的拟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次较为全面地透视了我国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过程和相关变量;首次尝试性地从多层维度探析了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行为的内涵、功能及结构;大胆探索并初步建立了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保障体系雏形。 本研究在探寻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的内涵、功能与结构及其优化策略的基础上创建了优化保障体系,并开展了行动研究,将理论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优化实践中。但是,由于博士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本研究工作,尤其是实证研究,尚不够深入,有待研究人员做进一步的后续研究。
[Abstract]:As a special class language interactive form , the meaning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 understanding of foreign language input , increase the output of foreign language adjustment of students , promote students '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form of foreign languages ,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students ' foreign language use ,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 In the current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 there is a problem of teacher ' s one - way control and lack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 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come dull , it is difficult to arouse the initiativ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 but also violates the law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 foreign language ability . In view of this , this study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 observation , natural investigation ,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action research .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and analyz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and in - depth inquiry into the theory and reality of the 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theoretical discussion , practice verification ( action research ) and so on . Main contents of this study : First , the origin of this study is discussed , the relevant concepts are analyzed ,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study is clarified ,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re clarified ,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are introduced ,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is introduced , and the proposed innovations of the research work are introduced . Secondly ,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ality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d reveal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 On the basis of this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hrough combing the meaning ,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eacher - student meaning negoti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 Finally , carry out the action research , apply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 to the classroom teacher - student ' s meaning negotiation 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practice , and get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obtaining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 the teacher - student ' s meaning consultation 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the 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of teacher - student ' s meaning negotia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ain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and its deep problems of the meaning ,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eacher - student ' s meaning negotiation in our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 and to make strategic thinking about its optimization problems . Based on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teacher - student ' s meaning consult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d its optimization strategy , this research has created the optimal guarantee system , and carried out the action research , applied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interactive optimization 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er - student ' s meaning negotiation . However ,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short learning time of the doctor , the research work , especially the empirical study , is not enough in - depth , yet to be further studied by the researchers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松;;外语课堂中的文化教育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江文国;;浅述外语课堂小组活动的组织[J];考试周刊;2009年43期
3 时晓;;外语课堂的多媒体教学互动性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2期
4 林汝昌;文化冲突在外语课堂中的反映──谈建立教学的全球性观念[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5 郑可兰;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调动学生参与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赵春玲;外语课堂里目的语交际实践中的师生关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7 赵濵;;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7年04期
8 周文娟;;语言的艺术——外语教师话语模态建构研究[J];时代文学(上);2010年05期
9 杨峻;;外语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初探[J];海外英语;2010年11期
10 肖杰;刘小星;;外语课堂创新学习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王宏;苏丽;;利用外语课堂向大学生渗透社会管理教育可行性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2 王建英;;课堂教育对提高妇科病人生殖保健知识的效果评价[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兵;杨浪涛;;创新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A];贵州省第六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雪明;;为学生创设一个“跳一跳,摘到桃”的平台[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课题组;;新课标下的课堂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吴飞健;陈其才;王欣;唐佳;;推行素质教育下的《生理学》课堂教育探论[A];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王小利;马维娜;;大学生廉政观念及廉洁教育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8 李振兴;李炎锋;白玉华;王雪竹;;土建类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9 周建玲;;珠心算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A];珠算珠心算对学习和工作的作用[C];2005年
10 成智;;培养创新精神的方略[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子芊;中国教育电视台参与捐助千所空中课堂站点落地四川灾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宋芳;真诚互助诠释鱼水深情[N];大同日报;2009年
3 何纯中;按《大纲》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N];战士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林小军 赖寒霜 通讯员 颜明才 实习生 陈世颖;雷城一小:人才尖子的摇篮[N];湛江日报;2010年
5 韩景云 特约记者 吴凯波;基于效果用活课堂主阵地[N];解放军报;2011年
6 赣榆县金桥双语学校 戚长亮;实现“六模块”建构式高效课堂始于观念转变[N];连云港日报;2011年
7 山东省淄博市第十四中学 李玲;丰富教育资源,实现课堂教育的有效性[N];学知报;2010年
8 记者 陈樱之 通讯员 欣闻;“全课堂教育”让毕业生鲜亮起来[N];浙江日报;2009年
9 李永奎、张华雄、杨天伟;绵阳市支队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相结合[N];人民武警;2005年
10 记者 任江华;南昌豫章小学网络延伸课堂教育[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航;外语课堂师生意义协商:互动与优化[D];西南大学;2012年
2 杜亚丽;中小学生态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李吉南;中学科学实验整合点及支撑软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超;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查冲平;协同学习系统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王勃然;英语项目学习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王蕴峰;中国学生对英语被动结构的习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陈丽萍;中苏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召凤;生态课堂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连秀丽;高效课堂视角下普通高中课堂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娟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南;课堂冲突的教育人种志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永莲;中学教师课堂教育智慧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杰;探究课堂下影响教师教学决策因素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在浩;外语课堂上教师单人剧的效用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明明;课堂教育信息处理及量化评价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9 曹忠凯;外语课堂不同结对互动模式的有效性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曹忠凯;外语课堂不同结对互动模式的有效性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