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状补话语功能的对立及其对形容词的语序选择

发布时间:2018-02-25 15:49

  本文关键词: 语序选择 可换位结构 话语功能 [+描写性]与[+评议性]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语篇角度入手,运用话语分析相关理论,以真实语料的考察为基础,揭示形容词状位与补位话语功能的差异。我们认为,状位与补位在话语功能上存在[+描写性]与[+评议性]的对立,在语言表层形式上体现为二者语篇和句法特点的不同。[+描写性]与[+评议性]的对立是制约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的重要因素。
[Abstract]: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ppli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discourse analysi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djective position and complement utter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real corpus.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descriptive and reviewable positions in discourse function. On the surface of languag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extual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m. The opposition between descriptive and critica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stricts the choice of adjective complement word order.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批准号:09JBT0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黎;“有意”和“无意”——汉语“镜像”表达中的意合范畴[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武邱;主位述位在科技翻译中的表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范武邱,范头姣;主位——述位推进模式与翻译[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肖奚强;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4 孟艳丽;也论“把”字句的主题和焦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齐沪扬;情态语气范畴中语气词的功能分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刘丽华;试析日语中的零形回指现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4期

7 吕俞辉;对外汉语教学的语用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沈家煊;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9 徐赳赳;话语分析二十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1期

10 尹绍华;试论状语与状态补语的区别[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 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杨艳;现代汉语“是”字结构与语用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劲荣;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黎意;汉藏语述补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周红;现代汉语致使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平;“A点儿+V”与“V+A点儿”[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望珠;语篇分析理论在语言测试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罗茵;“X的VP”结构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和相关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明浩;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在日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大学;2002年

4 黄增寿;《三国志》的动补结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然;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NP的省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张咏群;电视谈话节目会话结构分析[D];新疆大学;2003年

7 韩书庚;汉语能性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8 曾美勤;两种语篇体裁的功能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奉栖;运用词汇映射理论对汉语动结式结构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王波;人物介绍篇章中的话题和话题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晓红!100083;“多+V”和“V+多”[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清国;;“一量名”否定格式的两种语序及其制约因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朱文文;;状补句位意义及其对形容词的语序选择[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4期

3 朱文文;;状补话语功能的对立及其对形容词的语序选择[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文文;现代汉语形容词状补语序选择机制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4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4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