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研究方法论

发布时间:2018-02-25 16:36

  本文关键词: 汉语 词汇语义系统 研究方法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研究囿于结构语义的封闭系统观,对语言系统的结构、词汇系统的要素认识不清,在方法论上存在很大缺陷。使用成熟的系统理论方法,把握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特性,继承传统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的系统理念,吸纳西方词汇语义研究的特长,贯通古今,是理清整个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的脉络、结构、层次的重要途径。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 system is confined to the closed system view of structural semantics, and it ha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system and the elements of the lexical system.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 system, inheriting the system ide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 research, absorbing the specialty of western lexical semantic research and connecting the ancient and modern, is to clear up the context and structure of the whole Chinese lexical semantic system.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hierarch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士元;;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张劲秋;据境索义与文言词语训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陈保亚;语言哲学的文本解释与结构解释——从虚拟语态看中西方哲学思维取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张新华;符号结构与语法[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5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6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7 雷红;意象图式和隐喻的非命题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陶沙,黄秀梅,李伟;儿童汉英双语语音意识:跨语言一致性、差异与迁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朱秀元;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词典编纂的文化传播及其原则初探[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秦少康;;网络交流用词分布特征浅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邹晓辉;;优化“语义信息处理”的新方法与实施例——从“一词泛读”到“释义字组”再到“一字精读”[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鲁川;;立足汉语实际的信息语言学——确立汉语基元单位和构建角色序列模式[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徐玉敏;;谈谈对外汉语学习词典词义选配问题[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芮东莉;上古汉语单音节常用词本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7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李艳红;《汉书》单音节形容词同义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裴国丽;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差异对语篇构成的影响及翻译[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3 李英春;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与中西语篇差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聂新艳;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6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林海鹰;《太平御览》引《释名》校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兆林;英汉经济类语篇篇章结构模式之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刘敏;由《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看汉代训诂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涛;;词层划分与大型汉语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1981年02期

2 邓季方;;汉语词汇中的性范畴特征及表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梁光华;试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形成原因[J];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05期

4 e,

本文编号:1534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34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