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的体压制
本文选题:时体 切入点:构式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回顾国外时体压制研究的基础上,以构式压制理论为框架,研究了汉语体系统的各个子类所可能发生的体压制现象。我们认为,汉语的体系统应该分为动词词汇体、述谓体和语法体三个层次,各层次间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不同的体压制现象突显不同层次上的变化。同时,构式本身对体压制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贯穿以上三个体层次。也就是说,为了描述和阐释体压制这一语言活用现象,需要树立一个多层次、综合的体系统观和构式观。时体压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汉语体系统的构成及表义机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foreign researches on tense suppress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onal suppression, studies the possible aspect suppression phenomena in every subclass of Chinese aspect system. We think that the aspect system of Chinese should be divided into verb lexical aspect. The three levels of predicate aspect and grammatical aspect are intermingled and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Different aspect suppression phenomena highlight the changes in different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ion itsel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pect suppression. In other words, in order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phenomenon of stylistic repression, we need to establish a multi-level and comprehensive view of system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The study of time-aspect suppression can help us to go deeper.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 and semantic mechanism of Chinese aspect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10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梅;赵卫东;;现代汉语中体的最简方案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1期
2 石毓智;;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3 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4期
4 袁野;;动词意义、构式与体验式理解[J];外语教学;2007年03期
5 尚新;;汉语时体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献疑及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左思民;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兼及体研究的类型学意义[J];语文研究;1999年01期
7 瞿云华;冯志伟;;汉语时体的分类和语义解释[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X;;商城方言中的进行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2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4 雷冬平;胡丽珍;;再论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的概念叠加与词形整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陈景元;;现代汉语评价的跨域表达[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6 刘红妮;;“枕边风”的语汇化[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何伟;马瑞芝;;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谢琬熠;;从“门”族词中看类词缀对当代汉语的影响[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冯彬;刘旭;;浅议“X门”的运用与规范化[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静;小句补语句概念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晓涛;现代汉语疑问范畴和否定范畴的相通性及构式整合[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李永新;湘江流域汉语方言地理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苍溪方言体貌范畴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2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a\知;现代汉语“V+个+X”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军征;汉语动名述宾组配(1+2)的整合度高低及其熟语化倾向[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里;现代汉语中“着”的体貌用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王丽红;“过_2”语法化的语义基础和视点模式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许尔茜;留学生“V着(zhe)”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房战峰;英汉语“容纳”句的句法语义对比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9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薇;汉语体标记“正在”和“着”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雅丽;;关于汉语构词法的对象——词项和词[J];国外语言学;1989年02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陈月明;时间副词“在”与“着_1”[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4 李勇忠;构式义、转喻与句式压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卞世力,,姚天顺,金鸿;一个从中间语言生成目标语言的原理和方法[J];软件学报;1994年09期
6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7 陆俭明;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8 王黎;关于构式和词语的多功能性[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吴炳章;完成体,进行体,及其形式化[J];现代外语;2000年04期
10 董燕萍,梁君英;走近构式语法[J];现代外语;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滟;;构式“XAY let alone B”与“X(连)A都/也Y,更不用说/别说B”的语义—句法界面研究——基于“交互主观性”认知观[J];中国外语;2010年01期
2 肖同姓;;《金瓶梅》中“可”的用法及“可以”的成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2期
3 黄立鹤;;英语进行体之语用法的语法化探赜[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2期
4 石毓智;姜炜;;英语进行体向主观化功能的扩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5 肖X;;商城方言中的进行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阿力木江·托乎提;;试论维吾尔语动词“qal-”[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宇文宝林;;“可能”表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8 聂晶;;中国学生英语动词屈折变化习得状况实证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刘桂蕊;;统一同一时体论[J];医学综述;2010年07期
10 张滟;;“X(连)A都/也Y,更不用说/别说B”框架下的“连”字结构语义—句法界面研究——反观汉语句法类型与语义类型的联系[J];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羊超;王钰;郭涛;潘家华;蔡红雁;马铁昆;陶四民;孙帅;顾云;肖践明;杨西云;;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安全性分析[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2 梁延春;王祖禄;梁明;韩雅玲;姚辉;;起源于无冠窦和心耳的局灶性房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3 娄凤文;;以辅酶A为靶标青蒿素抗疟新机制的体外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苏布德;;2009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计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5 杨菁;苗立夫;宋存先;朱文玲;;雷帕霉素纳米粒子用于血管再狭窄治疗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曦娟;;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和饮食调整对中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杨金华;;词典比较研究的基础和目标[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毛峗杰;林金杏;曾卫东;张才乔;;Ghrelin对鸡等级前卵泡发育的影响[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孙姝;于闯;刘丽琼;王跃龙;薛岩会;马宝成;王颖;;3例宠物狗肩关节及髋关节脱位、X光辅助复位的报告[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二届中国兽医临床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郑雅婧;江薇;赵凌云;唐劲天;;羰基铁粉介导动脉栓塞热疗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10两岸四地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2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4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5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6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9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10 李安;衡水体彩人赴邢台取经[N];中国体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巍;语气词“了”的隐现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姜涛;现代汉语将来时助动词语义—语用界面研究:默认语义学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玲;维吾尔族预科生汉语完句成分学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梁敢;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永军;汉语的状语及其英译、葡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宣城方言结构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2 张敏;“莫X”类揣测副词的历时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毛燕;现代汉语意愿助动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益;现代汉语表功用类比与身份标识的“作为”与“身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一佳;现代汉语“V都V了”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辉荣;“V上”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鸣宇;现代汉语“可X”式双音词的词汇化和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智;《孔子家语》复音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胡光庭;《吕氏春秋》疑问句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立勇;隋以前汉译佛经中助动词连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79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57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