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晋语果摄字今读鼻音韵的成因

发布时间:2018-03-12 16:52

  本文选题:晋语 切入点:果摄字 出处:《方言》2011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晋西、陕北黄河沿岸的一些晋语里,果摄字今读鼻音韵(包括鼻化韵和鼻尾韵)。从韵类分合关系来看,有的方言果摄和宕江合流,比如佳县佳芦:多=裆■|驮=糖■|左:涨ts■|歌=钢k■|锅=光ku■|和=黄xu■;有的方言果摄与曾梗(深臻)合流,比如绥德名州:多=灯■|驮=疼腾■|左=争■:蒸正~月(针真)■。本文认为这样的读音经历了两个变化过程:一,宕江、曾梗丢失鼻韵尾[-■],分别合流到果摄[*o]、[*沆]。二,受官话方言宕江、曾梗读鼻音韵的影响,宕江果、曾梗果作为一类一起加上鼻音成分变成了[*a]、[*■]。之后深臻合流到曾梗,于是果=曾梗深臻。第一步属于演变,第二步属于层次。这两个过程在周围的晋语里以文白读形式保存着,而在这些方言里则只有一种形式:开口呼读鼻音韵[*a]、[*■],相当于分文白读方言的文读;合口呼仍读元音韵[*uo]、[*u沆],相当于分文白读方言的白读。
[Abstract]:In some Jin languag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coast in western Shanxi and northern Shaanxi, the Chinese character "Guo Zhi" reads the nasal rhyme (including the nasal rhyme and the nasal end rhy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ypes of rhyme, some dialects take the root of the river and confluence with the river. For example, Jiaxian Jia Lu: more = crotch piggyback = sugar left: rising ts song = steel k pot = light ku and yellow xu; some dialects are confluence with Zeng Ji (Shen Zhen). For example, Suide Minzhou: more = light pack = pain and pain left = contention: steamed straight ~ month (needle true). This article thinks that this kind of pronunciation has undergone two changing processes: first, Dangjiang, Zeng Ji lost his nasal rhyme [-], merged to Guo Jin [[* Kang], [* Kang] respectively]. Second, affected by the mandarin dialect, Jiang Dang, Zeng Ji's nasal rhyme, Tang Jiangguo, Zeng Jianguo, as a group, together with the nasal component, became [a], [*]. Later, it merged deep into Zeng Ji. The first step belongs to evolution and the second step belongs to hierarchy. These two processes are preserved in the written form in the Jin language around them. But in these dialects, there is only one form: opening up the nasal rhyme [a], [*],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reading of the sub-text dialect, and still reading the vowel rhyme [uo uo], [Yu Kang],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white reading of the sub-vernacular dialec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维佳;关中方言果摄读音的分化及历史层次[J];方言;2002年03期

2 张燕芬;;现代方言中读鼻尾的古阴声韵字[J];方言;2010年03期

3 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上)[J];语文研究;1991年04期

4 王洪君;;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下)[J];语文研究;1992年01期

5 黑维强;;陕北话果假摄字读鼻尾韵例[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6 李建校;;陕北晋语果摄字的读音[J];语言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建校;陕北晋语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利;;宝鸡方言代词——《关中方言代词概要》补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黎新第;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时秀娟;冉启斌;石锋;;北京话响音鼻化度的初步分析[J];当代语言学;2010年04期

4 沈明;;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年04期

5 白静茹;;山西吕梁方言咸山一等今白读及元音高化[J];方言;2009年01期

6 张燕芬;;现代方言中读鼻尾的古阴声韵字[J];方言;2010年03期

7 孙立新;;桂北平话中古宕曾梗通四摄字韵母阴化现象与关中东部方言的比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8 原慧艳;;晋城方言百年来入声韵的演变[J];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刘祥友;;湘南土话果摄的历史层次分析[J];学理论;2009年20期

10 时秀娟;;汉语语音的鼻化度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雪梅;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阮大瞿越(Nguy(?)n (?)i C(?) Vi(?)t;十七世纪越南汉字音(A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刘祥友;湘南土话语音的历史层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新丽;邢台方言的语流音变[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仝欣;中古阳声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演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珍珍;白水方言语音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王民雅;山西襄垣方言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钰;晋南传统蒲剧用韵考[D];中南大学;2010年

6 黄后菊;汉中方言音韵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崔娜娜;兴县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建华;子洲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素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秘娟娟;平山下口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巍;洛阳方言记略[J];方言;1984年04期

2 李荣;;官话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5年01期

3 贺巍;河南省西南部方言的语音异同[J];方言;1985年02期

4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方言;1985年02期

5 李荣;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几点意见(二)[J];方言;1985年03期

6 侯精一;温端政;田希诚;;山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2期

7 张盛裕;张成材;;陕甘宁青四省区汉语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2期

8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4期

9 刘勋宁;;陕北清涧话的归属[J];方言;1988年02期

10 刘育林;陕北方言略说[J];方言;198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唐伶;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来;;兰银官话鼻尾韵的演化[J];语言科学;2006年05期

2 孙海英;;鼻音韵尾消变的动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3 齐元涛;;汉字发展中的跨结构变化[J];中国语文;2011年02期

4 黑维强;;陕北绥德河底方言的文白异读[J];方言;2010年04期

5 田恒金;;坡脚土家语鼻音韵尾的来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鹏飞;石锋;;豫北晋语语音演变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7 王洪君;;兼顾演变、推平和层次的汉语方言历史关系模型[J];方言;2009年03期

8 陈其光;;借词三论[J];南开语言学刊;2004年02期

9 彭建国;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庄初升;;论赣语中知组三等读如端组的层次[J];方言;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邢向东;;论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反复问句[A];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多元文明冲突与对话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上)[C];2007年

4 王洪君;;文白杂配与析层拟测[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5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多元文明冲突与对话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上)[C];2007年

6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李明兴;;再论汉语方言轻声调值的三种类型[A];第七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孙锐欣;;普通话鼻音韵尾的实验分析与矫正训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侯玲玲;;汉语方言轻声的两个问题[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徐越;;汉语方言中的气流分调现象[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4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5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6 刘茜;《汉语方言地图集》填补语言学空白[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称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蓝武芳;广西方言的文化生态[N];广西日报;2005年

9 李方清;女书就是妇女使用的文字[N];湖北日报;2005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包东梅;双语教育:现实与困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芬;中古阳声韵韵尾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读音类型[D];山东大学;2009年

2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4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龙安隆;福建邵将区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胡松柏;赣东北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泉;桂北平话阴声韵的演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覃俊s

本文编号:1602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602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