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近三十年来汉语句式的回流现象

发布时间:2018-04-27 23:23

  本文选题:台湾作家 + 句式 ; 参考:《名作欣赏》2011年01期


【摘要】:正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精研史学,亦雅好文艺,当年虽身在美国,对台湾文艺的发展亦多有关注。他在《从"人间"副刊谈到台湾文艺》一文里说:"由于‘人间’的勾引,我阅读中文报刊的范围也扩大了,越看越觉得今日台湾文艺界,是把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北平抛入古物陈列所了。"①
[Abstract]:Mr. Tang Degang, a famous historian, studied history and art. Although he wa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Taiwan. In his article "talking about Taiwan's Literature and Art from the Human Supplement," he said: "as a result of the attraction of 'human beings', the scope of my reading of Chines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has also expanded. The more I look at Taiwan's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today, the more I feel that it is Shanghai in the 1930s. Peiping was thrown into the antiquities display. "
【分类号】:H1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震民;;汉语熟语德译杂谈·之六 从译文的语言美中学习和记忆熟语[J];德语学习;2011年04期

2 代薇;;超越的美丽[J];成才之路;2011年15期

3 陈根花;;书面表达丢分的八种常见原因[J];第二课堂(高中);2011年04期

4 陈根花;;have+n.+in doing sth句式归纳[J];第二课堂(高中);2011年08期

5 唐师瑶;;“不是(S)V(O)”句式再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梅晶;;魏晋南北朝小说心理动词句式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7 庞铁明;;可不可以不上学?[J];人生十六七;2008年01期

8 王定前;;常见文言句式集释[J];青苹果;2005年11期

9 钟欣然;;台湾三作家加入中国作协 这是中国作协首次发展台湾作家入会[J];台声;2010年07期

10 刘斐;张虹倩;;“除非”句句式历时演变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叶丁;;英语与汉语中的性别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吴志勇;蔡莲红;陶建华;;基于汉语韵律参数的语音基元选取[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张伟潼;;对“洋文”冲击汉语现象的基本估计与对策[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唐珊;伍新春;;汉语儿童语音意识的早期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朱海燕;刘丰;;英语俚语和汉语习语:中美亚文化群的一面镜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石山;近三十年来汉语句式的倒流现象[N];文学报;2011年

2 ;台湾作家有望首次加入中国作协[N];文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舒晋瑜;吴淡如:我的作品很实用[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记者 任沁沁;作协有望吸收台湾会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三位台湾作家“实至名归”[N];深圳商报;2010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陈小庚 实习生 黄岸;台湾作家陈玉慧:我的小说是表现人性的复杂[N];南方日报;2010年

7 凌越;“文以载教”的远藤周作[N];东方早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谢迪南;台湾作家内地渗透录[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9 记者 廖翊;台湾作家陈映真受聘作协名誉副主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徐春静 佟奎阳;怎一个温馨了得[N];大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于善志;中国学生英语句式发展风格研究——从显性标注到可选标注[D];河南大学;2004年

3 宋俊宏;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圣林;现代汉语若干句式的语篇考察[D];复旦大学;2004年

6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惠惠;古代白话小说句式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9 祖生利;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汉语(母语)向英语(外语)的句式迁移:认知研究视角[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2 赵丽红;由“V给”引起的兼语式及相关句式的句法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魏瑶;论名词性成分的有定和无定[D];山西大学;2006年

4 张宏;语际迁移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句式学习和使用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3年

5 胡袁园;“有”字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黄媛媛;及物句式的意义[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7 姚爱萍;汉英交际中经济句式的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孙叶林;邵阳方言双宾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沈俏璐;舟山方言句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殷润林;自贡方言语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2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812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