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
本文选题:给力 + 网络语言 ; 参考:《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摘要】:本文基于网络语料库,对网络热词"给力"的词义、句法功能以及形成动因进行分析。"给力"既是网络热词,也是传媒用语,考察的语料来自水木BBS和人民网,分别对"给力"在这两大语体中的用法进行探析,以求得较为合理的深层次理解。
[Abstract]:Based on the network corp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syntactic function and formation motivation of the online hot word "giving power". Giving Li "is not only a hot word on the network but also a medium term. The corpus investigated comes from BBS and people's net. The usage of" Taili "in these two languages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get a more reasonable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H1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锓;唐以前的AABB式形容词语[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炜;形容词重叠式状语的语义类别及其语法形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当代语言学;1997年02期
2 贺又宁;论网络时尚与网络语言的互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崔建新;可重叠为AABB式的形容词的范围[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4 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06期
5 惠天罡;;网络词语构词探析[J];修辞学习;2006年02期
6 刘绪义,钱宗武;网络语言:现代与后现代的冲突[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施春宏;语言调节与语言变异(下)[J];语文建设;1999年05期
8 劲松;流行语新探[J];语文建设;1999年03期
9 杨建国;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10 张伯江;;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J];语言科学;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培培;;“给力”文化中的语言模因[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杰霞;;《人民日报》“给力”语用的失当性分析[J];今传媒;2011年08期
3 许翠敏;;浅谈网络流行语“给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逄强;;网络流行语“给力”的形成机制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耿静静;;网络热词“给力”研究[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6 周文文;;小议网络新词[J];群文天地;2011年14期
7 ;本期科目:语文[J];人生十六七;2007年Z1期
8 李思思;;浅析网络语言中的语言污染[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付晶;;网络语言的心理模型分析[J];大家;2011年17期
10 杨平;;现今流行网络语言现状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朝军;;网络语言中的偏离现象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展照英;;浅谈新闻语言与网络语言的区别[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言文字应用研究[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于桂英;;我对网络语言的认识[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熊前莉;;网络语言的词汇理据分析[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周建民;;网络语言中的汉语拼音字母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7 陈群秀;;网络、网络语言与中国语文现代化[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梅龙宝;桑龙扬;程霄;;网络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喻禾;;论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表现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玉成;网络语言 我们能拒绝吗[N];北京日报;2000年
2 朱茂文;网络语言令父母头痛[N];中国妇女报;2004年
3 金振邦;网络语言,,关注还是漠视?[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黄小英;关注网络语言[N];福建日报;2000年
5 梁睿 陈建栋;网络语言要规范[N];光明日报;2002年
6 陆文军;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杨丹 实习生 王成健 ;“闯进生活”的网络语言[N];湖南日报;2004年
8 鲍晓倩;请对网络语言多一点儿耐心[N];经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庄严;亦忧亦患难取舍[N];吉林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义成;网络语言:玩酷?创新?[N];南充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周红红;从功能的视角考察外来词的生存规律[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瑾;汉英网络语言比较[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帆;“火星文”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文婷;网络语言的符号生成方式及其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克花;从“贾君鹏现象”看网络语言的传播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霜艳;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网络语言[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王玮;动态语境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体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陶金;基于中英文实例的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阮玮;网络商店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早垒;中英文中的网络语言[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40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194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