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启动语言对熟练汉-英双语者场景知觉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2 04:40

  本文选题:双语者 + 场景知觉 ; 参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本文考察启动语言对熟练汉-英双语者场景知觉的影响。结果表明:(1)语言通过自身特性和句式特点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2)第二语言的熟练程度也影响汉-英双语者的场景知觉;(3)与文化对场景知觉的影响比,语言的作用更为直接。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priming language on scene perception of skilled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guage affects the scene perception of the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by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e proficienc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lso affects the scene perception of the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s. Language plays a more direct role.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张积家主持的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民族语言对民族心理的影响”(08JJDXLX269)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基地”(J1030729)的资助
【分类号】:H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积家;张萌;;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组织和运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德高;李俊敏;袁登伟;;大学生汉、英语条件下不同概念联系意识比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3 张积家;王娟;刘鸣;;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4 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1995年02期

5 张璐;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J];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秦廷斌;;土家族语言的现状与保护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3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王谦;苏宁;;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中方言的审美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李慧;曾智;;试析楼盘广告语对语言得体性原则的偏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曹志国;;文学语言与生活的距离——以宫林的小说《大雾弥漫》、《点晕》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武丽华;谈英汉语言中语用得体的文化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徐志凡;;高职英语教育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的反思[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家宁;林哲;;谈外来词的汉化处理[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李开;;从理论启蒙到理论体系——学习高名凯先生《语言论》[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5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冀青;冯保初;李晓红;;创建规范开放的语用环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8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莉敏;俄语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丁雅敏;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传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小英;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蔡雅思;“N_1(的)N_2”构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李艳春;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崔学勤;汉语字母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林承亮;汉语颜色词“白”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卓;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阳;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2 李运富;张素凤;;汉字性质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4 谢信一;叶蜚声;;汉语中的时间和意象(中)[J];国外语言学;1992年01期

5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6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7 吴秀玲;英语代词用法特点的分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谢元花;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及其社会文化内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方燕红;张积家;;句子产生中的数一致关系:理论、模型和展望[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周晓陆;释东、南、西、北与中──兼说子、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娄博;唐兰之甲骨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晓天;尹德谟;;中国大学生汉英双语词汇知识通达机制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12期

2 钱明才;;沉浸式教学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3 徐四华;;双语者语义提取的心理语言学研究[J];科技广场;2008年02期

4 焦江丽;;双语语义表征研究探析[J];成功(教育);2008年05期

5 王小潞;江燕;;《双语认知面面观》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6 李利;莫雷;王瑞明;潘敬儿;;双语言语产生中的词汇提取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7 张晓鹏;;双语心理词汇结构表征模式述评[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崔占玲;张积家;;双语言语产生中语码切换的特点及机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陈琪;刘立群;;双语心理词汇研究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J];林区教学;2009年04期

10 刘道英;;语言迁移与双语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以青海省刚察县寄宿学校双语教学为例[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勇;钱大方;;河南奶牛业现状与未来[A];《2009中国牛业进展》论文集[C];2009年

2 李维民;李婵娟;吴玉;;军事医学地理研究回顾与前景[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海芝;王桂英;刘德征;;杂交棉在河南周口地区的发展前景[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陶静;;海洋工程发展前景不可低估[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建康;杨世先;马文彬;袁丽华;施正丹;;玉溪酿酒高粱生产前景[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立忠;刘黎明;;我国矿山载人索道现状及发展前景[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志雄;利军;;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研究[A];2008’中国食物与营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赵鹏;;浅谈新时代下数字化测绘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及前景[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陶韬;刘青林;;北京地被植物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10 安宝强;;中国保健食品发展的进程及展望[A];21世纪人类食品面临的新问题学术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申建中邋方亚娟;新密推出“英语交通安全课”[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玫 翁惠娟;深圳首倡双语教学全国大赛屡创佳绩[N];深圳特区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张广泉;一组统计数据三个关注视点[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4 山东省高密市 隋文凤;返乡孩子的心理亟须调整[N];农民日报;2009年

5 ;新西兰市场呼唤高技能劳务人员[N];国际商报;2005年

6 郭玲 司宣;天津去年565人通过司法考试 英语水平高者受招聘单位青睐[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韩晓玲;网上英语大赛决出总冠军[N];湖北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德标;全国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认证考试即将推出[N];国际商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周晓东;异化了的“英语”[N];江淮时报;2005年

10 张刃;英语“疯狂”了,汉语呢?[N];工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丁国盛;中英双语者词汇表征与加工的脑机制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慧莉;中英双语者语码转换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文宇;汉英双语者数字、汉语数词加工及语言选择的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韩建侠;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学生所需英语水平的探索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闰荣;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词汇加工的ERP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姜梅;新疆维吾尔族语言功能区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8 李亚洲;俄共理论与政策主张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西北大学;2005年

10 黄登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梅;非熟练蒙—英双语者语义表征与切换的ERP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慧杰;语义启动对不同英语水平大学生词汇通达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李正根;双语者言语产生中词汇通达的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金香;双语表征及双语切换的脑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郭小宁;中国英语专业学生预制词块鉴别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曹进;英语阅读综合教学法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晓云;中国英语学生词汇知识习得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刘君;基于多种来源数据的不同英语水平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任清英;英语学习自我效能与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汪冬梅;中日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8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008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