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实、会通、创新——评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comments on Qiao Quansheng's Research on the phonetic History of Jin dialect from three aspects: material, method and viewpoin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work has a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results. The study of Jin dialect has been raised to a new heigh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分类号】:H1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山西方言重点研究丛书》书目[J];语文研究;2008年02期
2 杨静;;山西方言中的大牲畜文化语词[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李行杰;;创新是学术著作不息的生命力——读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J];语文研究;2011年02期
4 崔淑慧;从山西方言研究到晋语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晋方言语音史研究》出版[J];语文研究;2009年02期
6 王雪樵;;山西方言中的特殊称谓[J];文史知识;2008年04期
7 胡双宝;;关于抢救山西方言资料的建议[J];晋阳学刊;1981年01期
8 温端政;在《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太原、忻州、万荣分卷本出版暨山西方言研究座谈会上的闭幕词[J];语文研究;1999年04期
9 支建刚;;山西襄陵方言见组声母的腭化历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3期
10 王临惠;;山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J];中国语文;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章太;;北方话词汇的初步考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甯忌浮;;《汉语韵书史》弁言[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3 李宁;李蕾;孟子厚;;长治方言词汇的可懂度调查[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宁忌浮;;读《洪武正韵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5 寒声;;山西区域社会史的区域界定与认同感分析——兼论语言与山西区域社会文明[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殷树林;;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曦;;明代南京作家南曲用韵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周腊生;;从元曲语词的使用看《水浒》的作者与成书年代[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9 齐冲天;;试论语言学的改革与创新——创建语言辩证法[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谭旭;山西方言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乔全生;山西方言与窑洞文化[N];太原日报;2009年
3 ;山西省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作品简介(二)[N];山西日报;2004年
4 叶宝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N];人民日报;2001年
5 姚明亮;一套明代《字汇》吕梁露面[N];山西日报;2005年
6 葛剑雄;人说山西好地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钭江明;北京打雷,乌兰巴托下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8 沙林;不信民歌唤不回[N];浙江日报;2002年
9 绿妖;影山影海边走边看[N];华夏时报;2001年
10 记者 胡羽;立足山西 研究山西 服务山西[N];山西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楠;古文献中所见山西方言历史词汇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孙玉卿;山西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孙小花;山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云霞;万荣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高龙奎;《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赵翠阳;慧琳《一切经音义》韵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韦名应;桂东(林岩)壮语方言岛语音研究:范式综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云健;传播与传承视角下基于模因理论的元音系统演化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楠;包头东河晋方言语音和词汇系统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郑林杰;临汾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3 王文娟;太原市南郊区方言的语音特点[D];山西大学;2007年
4 张艳红;山西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的编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薛志霞;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白读层与宋代西北方音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6 崔霞;大同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6年
7 余跃龙;文水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8 郭燕慧;祁县话、北京话“了”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裴雅琳;临汾市尧都区城郊河东方言词汇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41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4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