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训诂特色

发布时间:2018-10-15 08:57
【摘要】:作为清代考据学派的代表人物,戴震反复强调训诂的重要性,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训诂方法。从《方言疏证》可以看出,戴震训释词义不仅利用传统的形义互求法,而且利用音理知识,本之六书,因声求义。他还利用异文,推本求源,从而沟通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为做到言而有据,戴震又参之群籍,综核条贯,形成了鲜明的训诂特色。经其弟子段玉裁、王念孙的弘扬光大,以词义考证为主要旨趣的考释终于蔚为大观,成就了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textual school in Qing Dynasty, Dai Zhen repeatedly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exegesis and formed a scientific exegetical method. It can be seen from dialect thinning that Dai Zhen not only use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seeking meaning from form and meaning, but also uses the knowledge of phonology and science, and the six books of this book seek meaning because of sound. He also made use of foreign text, pushing the source of the text, thus communic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writing. In order to speak, Dai Zhen and the group, comprehensive core, formed a distinct exegesis characteristics. By his disciple Duan Yucai, Wang Niansun carried forward the Everbright University, and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meaning of words a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was finally a great view, and achieved the golden 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xegetics.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J2010A021) 安徽大学2008年引进人才项目(02303135)
【分类号】:H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希军;角色冲突:胡适思想多歧性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张劲秋;据境索义与文言词语训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天根;《天演论》版本时间考析两题[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6 武锋;;清代学人论《抱朴子》[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7 张柏青;“二十四韵”语境别义──《二十四诗品》作者补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王飚;“人”的觉醒对传统文学原则的挑战——论龚自珍文学思想的近代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叶建军;《金瓶梅词话》中的反问副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张立;科学“乃儒流实事求是之学”——略论阮元科学思想的实学精神及其局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2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马景仑;;《广雅疏证》所涉“正反同词”现象成因探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方祖猷;;十七世纪启蒙时期民主政治的中国模式——读《明夷待访录》有感[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裴雨来;吴云芳;;对几种义项区分方法的讨论:以动词擦为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7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齐霄鹏;《汉语大词典》收录《论衡》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4 宋洪民;李贤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新民;清代“说文学”专著之书目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年

7 盖金香;《说文》新附字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立伟;《睡虎地秦墓竹简》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学琴;清末留学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阳欣;《大正藏》音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建娘;;论清代中期古音学领域的朴学精神[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 党怀兴;;清代对宋元明六书学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3 高朝富;李义敏;;谈章太炎《成均图》的音转理论[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4 方孝坤;;徽州俗字成因探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4期

5 李春晓;;马叙伦音转说之阐释[J];中国文字研究;2009年00期

6 陈鸿;;传世秦汉文献所见秦方言动词辑证[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建荣;;考释《楚辞》方言的第一部专书——论《屈宋方言考》的体例与考释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_5,

本文编号:22720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720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6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