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讲话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纪委;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为群;象形会意另一景[J];法国研究;2005年01期
2 冯景朝;;日语和汉语及其文化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3 刘晓蕾;;浅析英汉语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陈斯惠;从汉语中的借词看文化交流现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戴宁熙;;法英汉颜色词的文化涵义[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马健;;文化是我们引为自豪的财富——访法国驻华使馆影视专员伊莎[J];文化月刊;1999年08期
7 唐锡阳;;法国人真会玩[J];生活与健康;2006年03期
8 苏春梅;胡明志;;从哈尔滨方言中的俄语借词看俄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9 李海琼;;中情局关于中法关系的特别评估报告(1963年10月23日)[J];冷战国际史研究;2010年01期
10 刘省非;;左右尊卑观念在汉俄语言文化中的对比[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慧;;浅析汉英文化差异与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2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玮;蔡莲红;周同春;;表述汉语重音的属性参数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范开泰;由丽萍;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系统研究[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陈卓铭;伍丽梅;张秋梅;;汉语Broca失语患者的字词加工研究[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二春;梁洁;;汉语数字式略语英译研究——说“三”道“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丁_g藻;;汉英关系从句不对称中的共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冯勇强;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话语音节时长统计分析[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吴志勇;蔡莲红;陶建华;;基于汉语韵律参数的语音基元选取[A];第六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庆环;让汉语更快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习近平;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0年
4 刘东凯;贾庆林会见法国参议长蓬斯莱[N];人民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刘禹兵提供;新加坡人有机会到法国担任汉语助教[N];今日信息报;2009年
6 李泓冰;让汉语在国内也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5年
7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喻京英 李炜娜;世界需求拉动汉语走向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10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2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杨少琳;法国学位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6 伍文义;布依族《摩经》语言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晓斌;历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8 房建国;美国对阿尔及利亚战争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9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铁飞;汉西谚语文化因素比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毛英;汉语外来词的模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荣妗;汉韩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DIEW Mohamedou;从喻体比较看汉阿语言文化的异同[D];安徽大学;2006年
5 陈焱;关于英汉方言与标准语接触的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6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余朝国;英汉礼貌原则及礼貌策略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鲁昌;汉语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孙冰;中法恭维语比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77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27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