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会话礼貌原则差异
[Abstract]:In communication, we must consider all kinds of factors acceptable to the society, use appropriate language, avoid rude words and avoid unnecessary unpleasantness and mis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 In learning politeness term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s,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standards of politenes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Only when we realize the universality and relativit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we can better use politeness principle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and it can also serve our daily life better.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京娅;节目主持人语用原则构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欧阳利锋,徐惠娟;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陆荣荣;从认知语境差异看文学作品中习语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朱小美;阚智文;;顺应性理论对礼貌的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张礼,衡桂珍;广告语与前提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陈彦;;从“剩女”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3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鲍德旺;杨士超;;关联理论与语用翻译关系之解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顾云青;;运用猜词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鹿学军;;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译英错误分析:语用负迁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8 邱林林;;委婉语功能的语用学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吴红;;在语篇教学中加强语用观的培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游淑芬;;值得推荐的一本工具书——1995年新版《汉英词典》[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U,
本文编号:2389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389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