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转喻分析的意识形态观
【作者单位】: 山东工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体育新闻语篇回指的认知转喻研究”(编号:10DWXJ08)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批评转喻研究的修辞视角”(编号:J10WD62)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五届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体育新闻语篇的批评转喻研究”
【分类号】:H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毛宣国;;修辞批评的价值和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张辉;江龙;;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J];外语学刊;2008年05期
3 李勇忠,方新柱;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转喻的语用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4 洪艳青,张辉;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5 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苏晓军;;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鞠玉梅;;通过“辞屏”概念透视伯克的语言哲学观[J];现代外语;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红;;低调陈述:基于隐喻及转喻的认知语言学诠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吴红燕;徐燕;;新闻语篇与批评性话语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王溪;;浅析消费社会的大众文化与现实生活——由列斐伏尔对消费社会的理解所想到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4 聂巧云;;及物系统下的新闻语篇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杨海;;意识形态概念发展史研究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郁建兴;陈建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嬗变与转型[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7 沈颖;;基于微博语料库的网络新词语义变异现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杨群艳;;转喻的认知与英汉谚语的转喻生成及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胡秋梅;;语言类与物化类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及物性分析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郭榛树;;关于提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英杰;;从三个“悖论”看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及重新界定[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周立;;大众传媒热“秀”与媒介意识形态安全[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3 陈庆杰;柯大钢;;人本视角:会计信息意识论——会计信息属性的递进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4 干成俊;;意识形态辩证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惠玲;话语维度下的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段鹏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四,
本文编号:2538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3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