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清末译者的翻译伦理模式

发布时间:2019-11-21 15:26
【摘要】:梳理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高潮中出现的众多的译者后发现,在这一社会转型时期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策略不仅是社会伦理思想的体现,更是译者个人伦理思想的反映。此次翻译高潮中译者的翻译伦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主人模式、仆人模式及学生模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天根;评点老子与严复对立宪的检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周茹薪;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武景全;非要“在高于句子的层次上翻译”吗[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王丽丽;中国近现代文学与读者[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李小玲;从神话到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女娲原型[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6 刘海峰;科举制百年祭[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7 刘庆福;鲁迅与托洛茨基的文学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8 吴琳;历史的选择——谈鲁迅的“直译”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季水娟;《中图法》应修改“鲁迅专类”[J];图书与情报;2002年03期

10 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波;吴彤;;地方性知识视野下的洋务派的翻译出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2 翁银陶;;简论严复诗论与其诗作之关系[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3 杨士焯;;论译者的写作能力培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李明栋;;从一首古诗的翻译看功能翻译理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林莉莉;;英汉翻译写作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肖忠生;;论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8 王天根;朱从兵;;严复译著时间考析三题[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9 刘晓琴;;严复与晚清海军教育[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10 石文英;;严复论诗文[A];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诞辰150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7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向天渊;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D];四川大学;2002年

9 蒋晓丽;中国近代大众传媒与中国近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莹莹;[D];郑州大学;2000年

3 沈继诚;论功能对等原则与汉语广告英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李建红;奈达理论和旅游资料英语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6 吴洁;英汉翻译与汉语欧化现象[D];外交学院;2001年

7 武增锋;试论戊戌维新派西方文化观的转型[D];河北大学;2001年

8 杜衡;清末图书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义[D];苏州大学;2001年

9 魏芳;翻译情境对于翻译策略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兵兰;;论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汤君;;翻译伦理的理论审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周宣丰;李茂莉;;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释诺德的“忠诚”原则[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陈可培;郝妙文;;解构主义翻译伦理评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陈燕荣;车明明;;翻译伦理观照下外宣材料翻译[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申屠云峰;;米勒的翻译伦理观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7 陈甜;;透视当代西方各翻译学派的伦理观[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1期

8 孙伟;;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9 罗虹;;翻译伦理观照下的误译——以《黑奴吁天录》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王莉娜;;析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J];外语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祁芝红;;谈翻译中的文体意识[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2 韩洪举;;鲁迅的翻译小说及其对新时期译坛的影响[A];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姜望琪;;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实质——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高明;;在电脑的辅助下做好翻译工作—谈翻译的信息化[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闫栗丽;;校企合作培养中高端翻译管理人才[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苗强;;北语社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实践与探索[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魏泽斌;;翻译职业发展前景和职业规划[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华树;;信息化时代的翻译工作[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孔令翠;王慧;;郭沫若论翻译[A];郭沫若文献史料国际学术研讨会暨IGMA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金涛;当代文学翻译为何难觅佳作[N];中国艺术报;2010年

2 汪连兴;既然上了我这条“贼船”……[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杨琳桦;译言的十字路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余中先;向傅雷看齐[N];人民日报;2010年

6 复旦大学中文系 陆扬;从翻译的甘苦谈起[N];社会科学报;2009年

7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李醒民;译者的资质[N];光明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刘雪明;“翻译就跟谈恋爱一样”[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朱伟;看“蜂群智慧”如何聚沙成塔[N];文汇报;2011年

10 许明龙;译事历五载,甘苦告世人[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林;论跨文化伦理对翻译的规约[D];厦门大学;2008年

2 潘卫民;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莉娜;翻译的折衷主义及伦理视角[D];复旦大学;2009年

5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曾文雄;翻译的文化参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陈鸣;操控理论视角观照下当代中国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1949-2008)[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荣;翻译研究的伦理学视角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梁晓辉;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看张白桦及其文学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雷虹;和谐翻译理论视角下译者角色与地位的新阐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吴云涛;文化间性视野下的译者协调者身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之杰;从历史有效性看两位译者汉译Uncle Tom's Cabin[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邹尚非;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控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凤;从语境视角看翻译[D];四川大学;2005年

8 胡永娜;翻译伦理规范下的译者忠实观[D];郑州大学;2010年

9 黄晓鹏;基于勒菲弗尔三要素理论对译者梁实秋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袁颢;论译者的主体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4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4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