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象似性视野下的流行歌词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3 01:31
【摘要】:随着流行歌曲的普及,它的文本载体流行歌词的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语言运用及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有关流行歌词语言修辞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往往以散论为主,系统性论述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象似性理论为指导,对流行歌词中的常见修辞现象和修辞格进行具体分析,意在从象似性的角度揭示流行歌词中的各种修辞现象与其修辞效果之间存在的理据性,旨在说明,流行歌词修辞中的词语的锤炼、句子的选择、辞格的运用等各种修辞手法,我们都可以而且能够运用象似性理论加以分析。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为“语音象似性与流行歌词的修辞”。通过对流行歌词中叹词、拟声词及音韵的分析,探讨流行歌词的语言是如何利用语音象似性原理取得理想的修辞效果的。流行歌词中常常通过使用拟声词或叹词再现自然声响,以增强语言的画面感和动态感,这就是直接语音象似性的体现。另外歌词创作也非常讲究音韵的协调,利用不同韵式和韵部的发声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体现的是间接语音象似性。 第二章为“数量象似性与流行歌词的修辞”。通过对流行歌词中反复、排比、双关三种辞格的分析,探讨流行歌词创作过程中如何利用数量象似性的原理,适当地增加或减少语符的数量为感情的抒发和节奏的需要服务。反复这一辞格通过对相同语符的重复来强化所要表达的语符意义;排比利用几组结构相近的语符组合从不同角度表达相同或相似的语符意义以凸显表述主题;双关则巧妙利用词语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以一定数量的语符来传达两倍甚至两倍以上的语符意义,使语言简洁明快的同时还别具趣味性。 第三章为“标记象似性与流行歌词的修辞”。通过分析流行歌词中拈连、移就、仿拟、夸张四种辞格来揭示标记性特征如何在流行歌词的特定的语境中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感情表达更加深入到位。以上四种流行歌词中的常用辞格都是通过违背人们认知经验和客观常识的语言搭配在语言中形成有标记项,带给听众新鲜感从而引发其接受兴趣。 第四章为“隐喻象似性与流行歌词的修辞”。分析了隐喻象似性这一高度抽象的原理是怎样通过比喻和比拟两种具体的修辞手段在流行歌词的语言中实现修辞效果的。流行歌词中广泛应用的比喻和比拟,通过将不同事物相关联,以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象似性为基础建立隐喻,并以隐喻为桥梁建立起歌词语言形式与其表达意义之间的象似关系。将人们的思维从一个认知领域带入另一个认知领域,化呆板为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5;I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敏;;流行歌曲歌词与文学创作之关系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费良华;流行歌曲歌词的语法规范问题[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李群英;奏中虽有前朝曲,却是新翻杨柳枝——试谈现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J];大学时代;2006年08期

5 马树春;流行歌词的比喻特色及其文化透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吴礼权;论拈连修辞文本[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许剑宇;试论流行歌曲词作的语体特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8 黄建中;隐喻象似性的认知学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王寅;象似说与任意说的哲学基础与辩证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曹道根,曹本立;论语音象似性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应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彬;当代流行歌曲的修辞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聂新艳;句法象似性及其在文学中的文体效果[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司文会;从广告英语看象似性及其修辞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娄宏亮;汉语歌词中隐喻的认知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张爽;演讲语篇象似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陈中美;现代汉语中的象似性及其修辞作用[D];湘潭大学;2007年

6 刘斯南;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4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4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