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异及其制约机制

发布时间:2019-11-24 15:03
【摘要】:连词"或"与"或者"的使用有居中粘结式和前后配套式两种。定量统计的结果显示,在居中式中,句内连接多用"或",句间连接多用"或者";用"或"连接时,各连接对象之间为并列关系,用"或者"连接时,各连接对象之间多为补充关系;用"或"的句子结构紧凑,用"或者"的句子则结构松散一些。配套式中,连接单音节的词语只用"或",连接非单音节词语时,可以用"或",也可以用"或者";当要强调连接对象之间"时此时彼"的相容性时,用"或",当要强调连接对象之间"非此即彼"的不相容性时,用"或者"。"或"与"或者"的使用差异有其内在的制约机制,主要与语义俯瞰、距离象似、韵律配置、语体风格等有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英哲,卢卓群;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储泽祥;谢晓明;;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3 周有斌;“或者”与“或”的差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周有斌,邵敬敏;“或者”单用、双用与多用的条件制约[J];语文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刚;连词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朱军;史沛沛;;程度补语“死”与“要死”的共性与差异[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何鑫;;从“元曲四大家”杂剧看连词“怕”的语法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05期

4 陈鸿瑶;吴长安;;“也”字独用语篇衔接功能的视角化阐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尹海良;;现代汉语方位类后缀“-头”和“-面”的认知考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张莉;;试析近代汉语假设类连词的使用特点[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6期

7 罗耀华;柳春燕;;《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聂丹;;《水浒传原本》同素异序副词讨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曾晓洁;隋前汉译佛经复音连词概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于立昌;;汉语动量词产生时间问题再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向红;宋春阳;;介连兼类词“以”的句法语义区别特征及消歧策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翠珠;汉语人称代词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肖任飞;现代汉语因果复句优先序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永超;元明时期汉语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淑华;晚唐五代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张莹;近代汉语并列关系连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唐燕玲;现代汉语小句内疑问代词同现情况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鸿瑶;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功能与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吉艳;汉语新词语词群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友;类词缀“度”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戈春燕;现代汉语词典连词标注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3 李娜;“V他个……”结构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青;《醒世姻缘传》连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5 刘姝s,

本文编号:2565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5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