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外来词词素化认知过程的模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6 04:13
【摘要】:本论文基于充足的语料,以模因传播理论,分析了外来词在汉语系统中词素化的认知过程。外来词研究是我国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外来词代表外来文化、商贸、科技中的新概念新事物,其数量在近三十年激增,而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目前外来词研究集中于词条收集、分类、译介方式与音译词的规范使用,鲜有对动态传播过程的研究,而词素化正体现了这种动态传播的过程。外来词音节词素化是指从外来词中分化出来的某些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从而获得词素资格的现象。外来词词素化现象会在汉语中长期存在,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构造新词的方法之一。 本文以充足的语料,从词汇、认知和模因三个角度分析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实现词素化的动态过程。首先,词汇演变过程是最天然的一个过程,在词汇演变过程中外来词经历了(1)引进,(2)成为代表性事物,(3)产生大量新词三个环节,完成外来词词素化。第二,在人脑中,外来词以三个认知行为为步骤,即(1)在人脑中“凸显”,(2)“凸显”成为典型,(3)“典型”概念整合生成新概念,从而形成一个认知过程,实现词素化。第三,从模因角度,外来词作为语言模因,从模因因子进化为强势模因再发展到模因库,经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生命周期,完成词素化。 研究结论表明,1.这三个过程是一致的,是互相呼应的,体现了外来词作为交际工具、元语言和模因因子三种不同身份所经历的共同变化。2.外来词从进入汉语系统的一刻,就开始了残酷的竞争,面临着发展和停滞不同命运。有些外来词能最终完成词素化,成为汉语系统中有生命力的一员;有的则只有短暂的生命;有的在使用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本文用模因论分析词素化过程,为外来语的传播建立新的研究角度,同时把认知理论与模因理论融合,可为模因论研究开拓新的研究思路。为模因论应用于教学、翻译、文化现象分析等领域提供可参考的方法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36.5
本文编号:2566009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3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蓓;戈玲玲;;从认知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强势模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天华;杨宏;;模因论对社会文化进化的解释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夏家驷;时汶;;模因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基因理论在语言上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期
4 王斌;;密母·基因·语言[J];外语研究;2006年05期
5 杨婕;;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6 张维友;;英汉语对比研究中的词素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琳霞;;广告语言中的模因[J];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8 姜望琪;Zipf与省力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10 顾嘉祖;;谜米学:20世纪末文化学与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大突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566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6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