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1 09:35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因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网络流行语已超越网络流行范围,正从"网上"走入"网下",从小众走向大众,延伸至反映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评判,甚至显示出动摇传统媒体话语霸权地位的倾向,因此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并加以正确引导。
本文编号:25815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华峰;胡南丁;;网络流行语与精神病患者语言特征之比较[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2 张筠;;流行语的文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5期
3 曹玮;;浅谈2010网络流行语[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41期
4 胡选萍;王琦;周芳;王扬科;李新生;杨培君;;网络流行语的教学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5 康晶晶;;浅析社会中的语言变异——以网络流行语为例[J];民营科技;2010年06期
6 荣婷;;浅议网络流行语[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9期
7 吴萨日娜;李青岭;马倩;;中国大学生对最新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以某大学为例[J];民营科技;2010年09期
8 王晓艳;;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J];语文学刊;2010年18期
9 尹平平;;2010年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张家瑞;高蓓蓓;;网络流行语的秘密:模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3 常楠;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工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的谜米学理论分析[D];烟台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81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1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