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汉语隐喻性热词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7:01
【摘要】:词汇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而热词是现代语言环境下词汇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热词不仅具备一般词汇的表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能鲜活地反映出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语言生活现状。热词中有相当多的隐喻性词汇,从一定程度上例证了“隐喻无处不在,人的思维本质就是隐喻性的”这一观点。在认知隐喻研究阵营里,人们普遍认同语言是隐喻性思维方式最有力的外在体现,隐喻性是语言本身的一个特征。在认知视域下系统地研究热词具有理论依据和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近十年(2008-2017)所产生的热词为研究对象,汉语语料来自《咬文嚼字》,英语语料主要来自人民网和中国日报网。本文以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定性分析方法,对汉语隐喻性热词进行隐喻分类、认知语义及功能研究;揭示其隐喻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和认知机制;探究其流行原因与现实功能。本文一方面能为现有的隐喻性热词研究提供具有时效性的语料和创新性的视角;另一方面能使人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热词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有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从长远来看,对热词的历史沿革及未来的发展走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研究价值。该论文共有六个章节,具体如下:第一章简要回顾了热词的研究背景,介绍了论文选题的价值意义,研究方法及论文的结构布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综合介绍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两个领域:认知隐喻研究(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和中外热词研究已有成果。第三章至第五章是全文写作的重心。对近十年典型的隐喻性热词展开多维度研究。第三章主要从原域、隐喻化程度、相关主题三个方面对隐喻性热词进行细分,以期丰富现有的分类标准。第四章是认知语义研究,结合实际语境,深入剖析热词的隐喻性意义构建、隐喻性语义泛化和语义情态色彩变化的过程。第五章是功能研究,系统地阐述了隐喻性热词的认知、社会及语言学功能。第六章总结该论文的研究发现和主要贡献,并指明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煌;;The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Metaphors[J];海外英语;2016年24期

2 张婷婷;;From Metaphorical View to the Semantic of Particle Verb[J];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36期

3 李胜男;;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animal idioms[J];好家长;2017年17期

4 夏莲;;Metaphorical Study on Color Terms in "Gone with the wind"[J];海外英语;2012年08期

5 王晓晖;;A Cognitive Study of Word-formation of Chinese New Metaphorical Compounds[J];海外英语;2012年05期

6 雷慧娟;王珊珊;;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Metaphorical Animal Phrases and Their Translation[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7 刘亚利;;The Similarities of Heart in English and “心” in Chinese in the use of Metaphor[J];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8 赵蕴萱;;Inevitability of Metaphorical Language[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05期

9 宋宁;;Image Schema and Verb GUO[J];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10 张艳;;Metaphor and Metonymy[J];科技视界;2015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卉;;An Analysis of Time in Slaughterhouse-F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A];东北亚外语论坛(2017 NO.4)[C];2017年

2 ;APPLICATION OF METAPHORICAL SEMEIOTICS IN ID[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芸芸;;音乐理解中的体验性假设(英文)[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Gilles Fauconnier;;EMERGENT STRUCTURE IN INTEGRATION NETWORK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董进霞;;北京奥运会:国家地位,运动员与中国现代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6 周丰;李福印;;Metaphor,Emotion and Culture:A Cognitive Analysis of“Chou”(Sadness)in Chinese Poetry,Popular Songs,and Everyday Language[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2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毛凡宇;语法隐喻的认知与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真;汉语隐喻性热词的认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闫潇潇;“英国脱欧”政治漫画中的隐喻场景和框架分析—概念整合视角[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3 许强;英汉颜色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纪美溪;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色彩词隐喻义对比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7年

5 杨琪;男性赞美女性语境下隐喻的魅力和人际印象[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马赛赛;[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7 刘洋;从认知角度研究SET一词多义[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8 贺梦华;分级显性意义假说视角下经济隐喻的汉译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9 丁丽;汉语“眉”的隐喻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10 岳晶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88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588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e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