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当代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08:08
   自然科学著作翻译,是蒙古文翻译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蒙古族翻译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蒙古族的自然科学著作翻译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翻译引进印度和西藏医学著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17—18世纪),如西藏医学巨作《四部医典》和《蓝琉璃》、《兰塔布》的翻译。但当时引进的科技著作也就这些而已,此后直到新中国成立,再没有科技著作的蒙译文问世。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出版科学技术著作的活动才日趋活跃,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当代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活动分三个时期(十七年、文革、新时期)进行研究。自然科学著作在蒙古文上的翻译传播,其显明的目的是,在蒙古族群众中推广科技知识,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知识,为中小学学校教育服务为宗旨。因此,所选择的自然科学作品一般都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比较浅显、通俗、易懂的著作。这些译作主要有科学知识普及读物,以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等方面的常识,医学和农业牧业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著作等。正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详细交代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采用的理论。绪论认真总结以往成果,指出了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活动研究的重要性及其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写“十七年”间汉文自然科学著作的蒙译。1、这段时期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的总体概况。2、从儿童科普作品翻译的角度展开。指出了少儿科普作品翻译的重要性及其蒙译文的种类。3、“十七年”间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具有知识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并总结出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文的种类。第三章主要写“文化大革命”时期汉文自然科学著作的蒙译。1、从总体上写了恢复翻译活动的时间,这段时期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的总体概况。2、从儿童科普作品翻译的角度展开,指出了少儿科普作品翻译的意义及其蒙译文的种类。3、“文革”时期译作的特点和内容基本延续了“十七年”科技翻译的特点和内容,并总结出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文的种类。第四章主要写“新时期”汉文自然科学著作的蒙译。1、新形势下,科学翻译变化原因和带来的影响。这段时期汉文自然科学著作蒙译的总体概况。2、从少儿科普作品翻译的角度展开。总结出了“新时期”少儿科普作品蒙译文的种类及其特点。3、介绍了医学著作、生产技术著作和应用性著作的蒙译。4、在这个时期,自然科学作品的翻译活动呈现出的三个主要特点。文章最后写了对科学著作蒙译活动的展望和文章总结。
【学位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阿拉坦巴根;;蒙古族古代翻译史概述[J];民族翻译;2012年01期

2 赵冬,邢润川;我国历史上三次科学翻译活动对中国科学近代化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2期

3 莫伟鸣;近10年我国各类图书出版变化及现象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2年S1期



本文编号:2824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2824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