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是……的”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4-15 11:13

  本文关键词:“是……的”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是……的”结构在语言表达中普遍存在,是汉语中十分重要的语法结构形式,“是……的”结构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加强“是……的”结构的本体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二语习得研究,对于留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和准确地运用这一结构,有着现实而深远的实践意义。本文在概括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客观调查统计数据,以及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提出了一些浅陋的见解,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总结、分析论述打开“是……的”结构研究的新视野,并对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六个部分进行论述: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和方法,以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是……的”结构基本内涵,以及基于三个平面理论的分类。首先,通过总结前人对“是……的”结构的界定,,明确本文讨论的“是……的”结构的属性,并对其进行语法上的界定;其次,区分“是……的”结构,并尝试回答存在争议的部分问题,诸如“是……的”结构与“是”+“的”字结构的区别,“是……的”结构与句末“的”的用法分析等;第三,结合三个平面理论对“是……的”结构进行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的分类。 第二章“是……的”结构的习得顺序考察,包括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考察、基于调查问卷的考察和习得顺序的确立等。本章首先对调查对象、调查目的和调查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并运用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综合语料库分析结果和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得出留学生习得“是……的”结构句法层面四种基本结构句式的顺序。 第三章留学生习得汉语“是……的”结构的偏误分析,主要分析了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收集到的“是……的”结构的偏误语料进行分析整理,本章将“是……的”结构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种类型,并结合实例分析得出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本体研究不足、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和学习环境的影响等。 第四章“是……的”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通过分析“是……的”结构在大纲中的选编情况及其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情况,结合第三章、第四章中所得习得顺序和偏误分析的结论,提出四点教学建议:加强本体研究、注重教材语法点设置的层次性、注重知识点导入的渐进性和篇章性、注重三个平面的交互性、注重情景创设和口语操练等。 结语,简要概括本文内容,包括主要观点、调查研究成果和教学建议等。
【关键词】:“是……的”结构 本体研究 二语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9
  • 第一章 引言9-17
  • 1.1 选题依据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研究内容10
  • 1.4 研究现状10-16
  • (1)“是……的”结构的性质10-13
  • (2)“是……的”结构的功能13
  • (3)“是……的”结构的分类13-16
  • 1.5 研究方法16
  • (1)偏误分析法16
  • (2)数据统计法16
  • (3)问卷调查法16
  • 1.6 语料来源16-17
  • 第二章 “是……的”结构的基本内涵17-31
  • 2.1 “是……的”结构的含义17-22
  • 2.1.1 “是……的”结构的定义17
  • 2.1.2 “是……的”结构与“是”+“的”字结构的区别17-19
  • 2.1.3 “是……的”结构与句末“的”19-22
  • 2.2 从三个平面理论看“是……的”结构的分类22-31
  • 2.2.1 句法平面上的分类22-25
  • 2.2.2 语义平面上的分类25-28
  • 2.2.3 语用平面上的分类28-31
  • 第三章 “是……的”结构的习得研究31-39
  • 3.1 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习得情况考察31-32
  • 3.1.1 语料来源31
  • 3.1.2 考察目的及方法31-32
  • 3.1.3 考察结果32
  • 3.2 基于调查问卷的习得情况考察32-33
  • 3.2.1 调查目的32
  • 3.2.2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调查方法32-33
  • 3.3 习得顺序的确立33-34
  • 3.4 留学生习得汉语“是……的”结构的偏误分析34-38
  • 3.4.1 偏误的类型34-36
  • 3.4.2 偏误产生的原因36-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是……的”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39-44
  • 4.1 教学大纲中对“是……的”结构的选择和编排情况39-40
  • 4.2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是……的”结构调查40-41
  • 4.3 “是……的”结构教学建议41-44
  • 4.3.1 加强本体研究41-42
  • 4.3.2 注重教材语法点设置的层次性42
  • 4.3.3 注重知识点导入的渐进性和篇章性42-43
  • 4.3.4 注重三个平面的交互性43
  • 4.3.5 注重情景创设和口语操练43-44
  • 结语44-46
  • 注释46-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录52-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54-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年玉萍;试析“是……的”句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3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4 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5 张小衡,石定栩;面向语料库处理的CDBMS和CSQL[J];当代语言学;1998年01期

6 韩梅;“是……的”句的句法语义分析[J];东疆学刊;2005年02期

7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8 齐沪扬;张秋杭;;“是……的”句研究述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陈天福;论“是”字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吕文华;主语是受事的“是…的”句[J];汉语学习;198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海平;已然义“是……的”类句式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董斌;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是”字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吴文婧;三个平面理论和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谢福;外国学生“是……的”句的习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井荣;印尼学习者习得汉语“是……的”结构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6 王凌云;“是……的”句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7 李明浩;汉语中“的”字结构的句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是……的”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08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