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琴江镇)客家话的连读变调
发布时间:2021-04-21 22:30
本文结合传统的方言调查方法和实验语音学方法,研究石城琴江镇的连读变调。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石城的人文地理、方言研究现状,简单说明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整理归纳石城琴江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第三章整体上从词语语法类型的角度归纳了两字组的四种连读变调类型,每种变调类型绘制了音高图,描写具体的变调情况并进行分析。第四章整理三字组连读各调配合的变调情况,并简要整理了四字组的连读变调。第五章从语言三大块语音、语法、语义的角度归纳变调因子。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本文的不足及日后努力的方向。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石城人文地理
1.2 石城方言概况
1.3 石城方言研究综述
1.4 前人对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研究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材料来源
2 石城琴江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2.1 声母系统
2.2 韵母系统
2.3 声调系统
2.4 石城方言四声古今对照
2.5 石城与梅县方言四声对比
3 石城(琴江镇)客家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3.1 两字组连读变调的种类
3.2 A式变调
3.3 B式变调
3.4 C式变调
3.5 D式变调
3.6 本章总结
4 石城(琴江镇)客家话三、四字组的连读变调
4.1 1 +1+1式
4.2 1 +2式
4.3 2 +1式
4.4 三字组变调总结
4.5 四字组变调分析
5 变调因子总结
5.1 语音
5.2 语法
5.3 语义
6 结语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
6.3 本文的不足及日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单字录音词表
附录2:双音节联合词组
附录3:双音节定中词组
附录4:双音节状中词组
附录5:双音节主谓词组
附录6:双音节动宾词组
附录7:双音节单纯词
附录8:重叠(叠音)词
附录9:附加词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城客家话两字组连读变调——兼谈变调中的“语音词”和“心理词”[J]. 温昌衍. 语言研究集刊. 2017(02)
[2]强语气、语气词对株洲话轻重格的影响[J]. 钟奇. 语言研究. 2015(04)
[3]声调类型学大要——对调型的研究[J]. 朱晓农. 方言. 2014(03)
[4]两岸客家话中的形容词词缀“滚”[J]. 温昌衍. 嘉应学院学报. 2014(07)
[5]汉语声调和生成音系学理论[J]. 包智明,曹栌文. 当代语言学. 2014(03)
[6]株洲话单纯名词轻重格的影响因素[J]. 钟奇. 方言. 2014(01)
[7]与衍音说相关的几个问题[J]. 沈怀兴. 语言研究. 2011(03)
[8]石城话的“加1-词”[J]. 温昌衍. 语言研究. 2008(02)
[9]石城话声韵调调查分析[J]. 赖汉林. 东南传播. 2006(10)
[10]江西石城(高田)方言的完成变调[J]. 温昌衍. 中国语文. 2006(01)
硕士论文
[1]基于音系学优选论:饶平话连读变调研究[D]. 余森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2
[2]江西石城方言研究[D]. 吴可珍.苏州大学 2010
[3]石城(屏山)方言的语流音变[D]. 陈艳林.南昌大学 2007
[4]石城话语音分析[D]. 赖汉林.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方音的特征提取、比较与计算机处理[D]. 傅思泉.南昌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2609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石城人文地理
1.2 石城方言概况
1.3 石城方言研究综述
1.4 前人对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研究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材料来源
2 石城琴江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2.1 声母系统
2.2 韵母系统
2.3 声调系统
2.4 石城方言四声古今对照
2.5 石城与梅县方言四声对比
3 石城(琴江镇)客家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
3.1 两字组连读变调的种类
3.2 A式变调
3.3 B式变调
3.4 C式变调
3.5 D式变调
3.6 本章总结
4 石城(琴江镇)客家话三、四字组的连读变调
4.1 1 +1+1式
4.2 1 +2式
4.3 2 +1式
4.4 三字组变调总结
4.5 四字组变调分析
5 变调因子总结
5.1 语音
5.2 语法
5.3 语义
6 结语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
6.3 本文的不足及日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单字录音词表
附录2:双音节联合词组
附录3:双音节定中词组
附录4:双音节状中词组
附录5:双音节主谓词组
附录6:双音节动宾词组
附录7:双音节单纯词
附录8:重叠(叠音)词
附录9:附加词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城客家话两字组连读变调——兼谈变调中的“语音词”和“心理词”[J]. 温昌衍. 语言研究集刊. 2017(02)
[2]强语气、语气词对株洲话轻重格的影响[J]. 钟奇. 语言研究. 2015(04)
[3]声调类型学大要——对调型的研究[J]. 朱晓农. 方言. 2014(03)
[4]两岸客家话中的形容词词缀“滚”[J]. 温昌衍. 嘉应学院学报. 2014(07)
[5]汉语声调和生成音系学理论[J]. 包智明,曹栌文. 当代语言学. 2014(03)
[6]株洲话单纯名词轻重格的影响因素[J]. 钟奇. 方言. 2014(01)
[7]与衍音说相关的几个问题[J]. 沈怀兴. 语言研究. 2011(03)
[8]石城话的“加1-词”[J]. 温昌衍. 语言研究. 2008(02)
[9]石城话声韵调调查分析[J]. 赖汉林. 东南传播. 2006(10)
[10]江西石城(高田)方言的完成变调[J]. 温昌衍. 中国语文. 2006(01)
硕士论文
[1]基于音系学优选论:饶平话连读变调研究[D]. 余森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2
[2]江西石城方言研究[D]. 吴可珍.苏州大学 2010
[3]石城(屏山)方言的语流音变[D]. 陈艳林.南昌大学 2007
[4]石城话语音分析[D]. 赖汉林.福建师范大学 2007
[5]方音的特征提取、比较与计算机处理[D]. 傅思泉.南昌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2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15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