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不同性质错误的纠正效果
发布时间:2021-07-14 15:19
通过"前测—反馈—即时后测—延时后测"实验设计,在研究书面纠正性反馈总体效果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反馈方式对不同性质错误的纠正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母语为汉语的EFL环境下,书面纠正性反馈总体有效,说明反馈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对外语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不管语内还是语际错误,元语言反馈效果最好,其次为直接反馈,而间接反馈效果不太明显,说明纠正性反馈的效果基本上与反馈方式的显性程度成正比;无论语内还是语际错误,直接反馈与元语言反馈皆有很好的即时效果,但语际错误的延时效果却远逊于语内错误,说明母语的隐性干扰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反馈的长期效果。本研究发现可为现实二语写作纠错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错误性质与书面纠正性反馈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界定
1)纠正性反馈方式
2)错误性质
3)测试时间
3.2 受试
3.3 测量工具
3.4 实验程序
4. 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结果
1)测试成绩的描述性分析
2)方差分析结果
4.2 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为何纠错方式的显性程度与纠错效果显著相关?
2)为何纠错效果对于不同性质错误存在显著差异?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阐释性顺序混合方法的教师书面纠错反馈效果研究[J]. 张凯,李波,陈凯泉. 现代外语. 2019(03)
[2]纠错反馈策略与语言错误类型对学生纠错质量的交互影响[J]. 吴炜. 当代外语研究. 2015(07)
[3]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的影响[J]. 苏建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4(04)
本文编号:3284395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43(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错误性质与书面纠正性反馈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界定
1)纠正性反馈方式
2)错误性质
3)测试时间
3.2 受试
3.3 测量工具
3.4 实验程序
4. 结果与分析
4.1 测试结果
1)测试成绩的描述性分析
2)方差分析结果
4.2 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为何纠错方式的显性程度与纠错效果显著相关?
2)为何纠错效果对于不同性质错误存在显著差异?
5.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阐释性顺序混合方法的教师书面纠错反馈效果研究[J]. 张凯,李波,陈凯泉. 现代外语. 2019(03)
[2]纠错反馈策略与语言错误类型对学生纠错质量的交互影响[J]. 吴炜. 当代外语研究. 2015(07)
[3]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书面纠正性反馈效果的影响[J]. 苏建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4(04)
本文编号:3284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28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