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语气副词表达功能中的锚定效应
发布时间:2017-05-08 13:00
本文关键词:价值判断语气副词表达功能中的锚定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是在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相互结合的理论背景下,对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所做的一个内部分类和典型个案分析的研究。论文首先结合情态意义类型、句法分布以及主观性等级等因素对语气副词重新进行了内部分类,然后选取价值判断类语气副词作为研究对象。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抽取15个典型副词进行了语义、功能个案分析,并在认知层面上探寻它们所在小类之间的语义共性。 全文具体内容如下: 引言 本部分交待了本文的写作动因、研究目标、研究范围、语料的选择以及对研究价值的认识。 语气副词研究综述 本部分首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总结概括了前人对语气副词的研究成果,然后交待了全文的研究重点与研究视角。 语气副词的内部分类 本部分首先探讨了语气副词与范畴化理论、主观性的关系,并归纳了语气副词的性质及典型特征;然后综合前人对语气副词内部类别划分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文的分类依据,即情态意义类型、汉语语气类型、主观性等级与语气副词的句法分布相结合,并归纳出了23个语气意义类型。根据该标准本文把语气副词大致分成了可能性判断、确认性判断、价值判断及发话行为四个小类,每个小类内部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并做了具体描述。 价值判断类典型副词对锚定效应的体现 本部分首先阐述了锚定效应与常理范畴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内容,以及价值判断类语气副词与它们的关系,即言语主体在作价值判断时必须有一个参照依据,这个参照值就是锚定值,通常由常理范畴来充当;言语主体以锚定值为基础进行上下调整得出自己的价值判断结果,这就是锚定效应。价值判断类语气副词的语义表达都体现了锚定效应。之后,本部分着重对“宁可”、“幸亏”、“反而”等15个价值判断类典型语气副词进行了表义功能个案研究,发现常理参照是价值判断类副词的共性。最后,以常态量为核心,以向度和大小这两个量的基本属性为参数,将该类语气副词内部15个小类归并为顺理、逆理、顺理超量、顺理平量、顺理低量和逆理超量六个大类。 结语 本部分概括了全文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结论。
【关键词】:语气副词 价值判断 锚定效应 锚定值 常理范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H14
【目录】:
- 零 引言6-9
- 0.1 选题原因6
- 0.2 研究目标6-7
- 0.3 研究范围及语料的选择7
- 0.4 研究价值7-9
- 一 语气副词研究综述9-21
- 1.1 宏观层面的研究9-14
- 1.1.1 语气副词的范围9-10
- 1.1.2 整体分布特点10-11
- 1.1.3 内部类别的划分及语法意义11-12
- 1.1.4 语用功能12
- 1.1.5 汉语语气系统与语气副词的关系12-13
- 1.1.6 小结13-14
- 1.2 微观层面的研究14-19
- 1.2.1 相近语气副词的语义语用功能辨析14-15
- 1.2.2 兼类语气副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15-17
- 1.2.3 语气副词个案研究17-19
- 1.2.4 小结19
- 1.3 本文研究重点与研究视角19-21
- 二 语气副词的内部分类21-34
- 2.1 语气副词与原型范畴21-22
- 2.2 语气副词与主观性22-24
- 2.3 语气副词的内部分类标准24-26
- 2.4 语气副词的内部类别划分26-34
- 2.4.1 可能性判断语气副词27-28
- 2.4.2 确认性判断语气副词28-30
- 2.4.3 价值判断语气副词30
- 2.4.4 发话行为语气副词30-32
- 2.4.5 小结32-34
- 三 价值判断类典型副词对锚定效应的体现34-67
- 3.1 价值判断与锚定效应34-35
- 3.2 锚定值的基础——常理范畴35-36
- 3.3 价值判断类语气副词内部分类36-41
- 3.4 价值判断类典型副词个案研究41-63
- (1) 宁可41-45
- (2) 索性45-47
- (3) 只好47
- (4) 反而47-49
- (5) 幸亏49-50
- (6) 反正50-52
- (7) 不免52-54
- (8) 居然54-55
- (9) 果然55-56
- (10) 明明56-57
- (11) 恰恰57-58
- (12) 偏偏58-60
- (13) 简直60-61
- (14) 难怪61-62
- (15) 毕竟62-63
- 3.5 价值判断类语气副词各小类之间的语义共性基础63-67
- 四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4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齐春红;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小静;四大南戏语气副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燕;“事实上”与“实际上”的多视角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秋杭;现代汉语“毕竟”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玉琼;现代汉语或然模态逻辑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方方;将就类语气副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周泽龙;必然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丹;“大约”类或然语气副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10年
8 赵倩倩;基于原型的语气副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姣;“难道”和“(?)”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价值判断语气副词表达功能中的锚定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