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指示语变异的文化语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5 03:34
以文化语用学框架为依托,从发生形态、基本类型和根本理据维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了网络指示语变异问题。结果发现,就发生形态而言,网络指示语变异普遍存在于五种指示范畴当中,并且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异倾向:人称指示语表现出精细化;空间指示语表现出体验性;时间指示语表现出情感性;社交指示语表现出移情性;语篇指示语表现出压缩性。就基本类型而言,网络指示语变异主要可以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类,前者细分为增值变异和贬值变异,后者可分为有界变异和无界变异;就根本理据而言,网络指示语的指示参照维度开始从"物理邻近性/时间连续性/自我中心性"转向"文化合适性/合理性/现实性"。这对于认识网络虚拟空间当中指示语变异演化的文化属性与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也提示今后对经典语用研究话题的探讨可以引入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提高文化语用学在语用研究中的解释力。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1)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网络指示语变异类型分类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语境与文化指示研究——以美国新闻中的受访人话语为例[J]. 吕丽盼.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4)
[2]话语文化语境的指示性研究——以英语指示动词为例[J]. 王春荣.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4)
[3]网络语言第一人称指示语童稚化与成熟化现象的语用阐释[J]. 赵鑫. 海外英语. 2016(04)
[4]文化指示方式的解释——以当代美国英语话语为例[J]. 何刚.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5]网络语言中指称词语的嬗变——以微博文化词语为例[J]. 陈艳玲,王丽皓. 语言学研究. 2013(02)
[6]网络语言“汉语动词/形容词+ing”的构式分析[J]. 周晓月,桑爱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7]关于近年来指示语研究的文献综述[J]. 肖明星. 文学教育(中). 2011(03)
[8]网络传播词“亲”的语义再释[J]. 周旭,谭静怡. 修辞学习. 2009(05)
[9]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 冉永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05)
[10]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J]. 陈新仁. 外语研究. 2005(05)
博士论文
[1]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文化规范演化的模拟研究[D]. 朱侯.华中科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新世纪中国内地家庭生活剧中性别意识的嬗变[D]. 黄莎.贵州师范大学 2015
[2]网络称谓“亲”的研究[D]. 邓达夫.湘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17320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2(01)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网络指示语变异类型分类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语境与文化指示研究——以美国新闻中的受访人话语为例[J]. 吕丽盼.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4)
[2]话语文化语境的指示性研究——以英语指示动词为例[J]. 王春荣.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04)
[3]网络语言第一人称指示语童稚化与成熟化现象的语用阐释[J]. 赵鑫. 海外英语. 2016(04)
[4]文化指示方式的解释——以当代美国英语话语为例[J]. 何刚.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6)
[5]网络语言中指称词语的嬗变——以微博文化词语为例[J]. 陈艳玲,王丽皓. 语言学研究. 2013(02)
[6]网络语言“汉语动词/形容词+ing”的构式分析[J]. 周晓月,桑爱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7]关于近年来指示语研究的文献综述[J]. 肖明星. 文学教育(中). 2011(03)
[8]网络传播词“亲”的语义再释[J]. 周旭,谭静怡. 修辞学习. 2009(05)
[9]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 冉永平.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05)
[10]国外词汇语用学研究述评[J]. 陈新仁. 外语研究. 2005(05)
博士论文
[1]基于社会动力学的文化规范演化的模拟研究[D]. 朱侯.华中科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新世纪中国内地家庭生活剧中性别意识的嬗变[D]. 黄莎.贵州师范大学 2015
[2]网络称谓“亲”的研究[D]. 邓达夫.湘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17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51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