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手部动词“打”的语义语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1:01

  本文关键词:手部动词“打”的语义语法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知识表示的重要工具之一是语义网络。自然语言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要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语义语法学理论(李葆嘉2001,2007)在对自然语言的研究过程中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本文根据语义语法学理论,选取动词“打”的手部动作义为研究对象,以“打”的手部动作义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是:“打”是各类词典中释义比较复杂的一个动词,人们对它的释义研究向来没有得到很清晰的结论,并且“打”的手部动作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作,以“打”的手部动作义为枢纽的语义结构是动词句的典型。 本文首先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字典》对“打”的释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打”的释义进行分合归纳,并分析其义项引申理据和途径;选取其中表示手部动作的义项,对它们进行语义分类和义征分析,建构了“打”的手部动作义的义场。“打”的手部动作的共同义征是[+动作][+手][+工具][+双方]。 其次,根据所选取语料,考察与“打”的手部动作义搭配的语义角色,“打”的手部动作的内层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成事;外层语义角色有:时间、处所、工具、方式、材料、结果、范围、原因、目的等;附层角色有:时体范畴、评估范畴和语气范畴。对这些角色进行义征分析和义场建构,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打'的手部义的基干句模和扩展句模,建构语义网络模型。 以“打”的手部动作为枢纽的语义网络的建构,是对语义语法学理论的一个实践,扩大了语义语法学理论的实例验证范围,对语言教学、人工智能研究不无参考价值。
【关键词】:“打”手部动作 语义 义征 语义角色 词元 语义句模 语义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13
  • 一、前沿动态和理论背景7-9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目标9-10
  • 三、研究步骤和主要方法10-11
  • 四、初步成果和主要价值11-13
  • 第一章 关于“打”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13-23
  • 第一节 关于“打”的义项和义类研究13-17
  • 第二节 关于“打”的语音和字形研究17-18
  • 第三节 关于“打”的泛化和虚化研究18-20
  • 第四节 关于“打”的语义研究新思路20-23
  • 第二章 动词“打”的语义分类与语义句模23-42
  • 第一节 动词“打”的释义和语义引申23-30
  • 第二节 动词“打”的手部动作义分类30-40
  • 第三节 事件“打”的认知图式与语义句模40-42
  • 第三章 内层施事词元的义征提取42-49
  • 第一节 通名类施事词元的义征提取42-44
  • 第二节 生理类施事词元的义征提取44-45
  • 第三节 称谓类施事词元的义征提取45-47
  • 第四节 身份类施事词元的义征提取47-49
  • 第四章 内层受事词元的义征提取49-67
  • 第一节 敲击类受事词元的义征提取49-59
  • 第二节 搅打类受事词元的义征提取59-60
  • 第三节 取舍类受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0-64
  • 第四节 从事类受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4-65
  • 第五节 持有类受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5-67
  • 第五章 内层成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7-75
  • 第一节 敲击类成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7-68
  • 第二节 拨搅类成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8
  • 第三节 发出类成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8-69
  • 第四节 制作类成事词元的义征提取69-72
  • 第五节 印记类成事词元的义征提取72-75
  • 第六章 外层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75-89
  • 第一节 工具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75-77
  • 第二节 材料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77-79
  • 第三节 方式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79-80
  • 第四节 结果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80-82
  • 第五节 处所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82-84
  • 第六节 时间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84-86
  • 第七节 原因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86-87
  • 第八节 范围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87-89
  • 第七章 附层角色词元的义征提取89-102
  • 第一节 时体范畴词元的义征提取89-93
  • 第二节 评估范畴词元的义征提取93-98
  • 第三节 语气范畴词元的义征提取98-102
  • 第八章 语义句模及语义网络的建构102-118
  • 第一节 基干句模的语义范畴102-105
  • 第二节 基干句模的扩展105-112
  • 第三节 以“打_(敲击)”为枢纽的语义网络模型112-118
  • 结论118-121
  • 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18-120
  • 二、本研究尚待深入之处120-121
  • 参考文献121-125
  • 后记12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明;;从认知角度看动词性“打”的词汇语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动词“放”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婷;现代汉语口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曹耀萍;“开”的认知多义网络构建之场景定位模式[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艳娟;《现代汉语词典》研究三十年[D];山东大学;2010年

5 姜电平;现代汉语“打”与相应英语表达对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温小勤;酒类广告中的口部和手部动性词语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7 汤景鑫;现代汉语击打类单音节手部动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余宁;“抓”类动词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申雅婧;动词“挖”的语义角色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向金慧;“打”类动词的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手部动词“打”的语义语法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67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