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高校民族预科语文课程民族性的实现路径——以凉山彝汉双语“一类模式”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08 20:25
  就如何实现高校民族预科语文课程民族性这一问题,以凉山高校彝汉双语"一类模式"民族预科为例,针对彝汉双语"一类模式",联系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地域性、民族特色以及语文教学实际,从增加民族文学经典、融入民族文学史、加强民族语写作三个方面,初步探讨语文课程民族性的实现路径,以有助于实现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基础知识扎实、民族文化自信的合格预科学生的教育目的。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增加彝族文学经典:民间文学与当代彝文作家文学
    (一)彝族民间文学经典:克智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当代彝文作家文学优秀作品:文学地域性、民族性的凝结
二、融入民族文学史:《当代彝文文学史》的作用机制
    (一)通过学习《当代彝文文学史》领会民族文学艺术特质与文化特征,学习对文学传统和文化传统的批判继承精神
    (二)通过学习《当代彝文文学史》开阔文学视野,在立足民族性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外来文学、文化精华
三、民族语写作:发展民族文学的必然选择



本文编号:3738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3738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