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上古汉语及现代汉语篇章主述位推进模式对比

发布时间:2017-08-21 06:41

  本文关键词:上古汉语及现代汉语篇章主述位推进模式对比


  更多相关文章: 语篇分析 主述位推进模式 衔接手段 纵横斜向的对称 平行模式 交叉模式 混合模式 链接模式


【摘要】: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探究出对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篇章进行实际切分的原则,弄清楚哪些主述位推进模式适合于描写上古汉语篇章结构,哪些主述位推进模式适合于描写现代汉语篇章结构,对主要主述位推进模式(平行、链接、混合等模式)进行分类,并且把上古汉语篇章的结构和衔接手段与现代汉语语篇相比较。 大部分上古汉语的语料取自《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等文献,白话语篇以张爱玲的《小艾》为主。 本课题以主述位推进理论为理论基础。该理论的首创属于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菲尔巴斯、达耐施。根据这种理论,对语篇进行实际切分时,首先要把每一个组成语篇的单句切分为两个部分:主位和述位,然后要分析属于不同单句的主述位之间的关系,决定该语篇符合哪种主述位推进公式。 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材料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与文献综述。 第二章研究上古汉语篇章结构。首先确定把单句切分为主位和述位的基本原则,然后研究上古汉语篇章里的主要主述位推进模式,即平行、并列、主位延续、主位省略、述位省略、对称、述位延续、交叉延续、问答句衔接、链接与混合等十一种模式,并对平行、链接与混合模式进行分类。 第三章研究现代汉语篇章的结构。首先讨论切分不同类型单句的原则,然后分析适合于描写白话语篇的主要主述位推进模式,并对平行、链接、混合等模式进行分类。 第四章比较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篇章的特点。除了符合对称模式的语篇之外,符合别的主述位推进模式的语篇都可以在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文献中找到。符合对称模式的语篇在白话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在上古汉语却能碰到。 无论是上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用主述位推进模式造单句的现象。衔接不同单句的原则用于衔接属于一个句子的主位和述位。对印欧系语言而言,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上古汉语的篇章以对角线的、纵与横向的对称为主要特点。(对称这个术语意味着主述位有相似或一样的语法结构。)大多数上古汉语的篇章或者同时有纵横向的对称,或者只有纵向的对称,或者保持纵(横)向的对称的同时,还有对角线的对称,或者只有对角线的对称。因此纵横斜向的对称是组织上古汉语篇章的主要手段。 白话语篇要么只保留一部分纵向的对称,要么完全不对称,以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手段为主。 除此之外,本章还讨论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篇章里衔接手段的异同(衔接手段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联想,同义词使用的频率,主位省略方面的异同)。 第五章介绍主述位推进理论在对俄罗斯学生进行汉语教学实践上的应用,包括用实际切分分析解释语法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帮学生有效地解答排列单句顺序题、减轻背古文的困难等等。 第六章包括本课题结论、本课题创新点、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附录包括上古汉语、现代汉语、英、俄语篇章里的主述位推进模式对照表。它说明主述位推进理论允许对比用不同类型、属于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写的篇章结构和衔接手段。 本课题的创新点 1)用主述位推进理论来分析先秦古代汉语篇章的结构; 2)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篇章结构特点的比较; 3)对主要主述位推进模式进行分类; 4)主述位推进理论不但适合于描写用不同类型语言写的篇章结构,也适合于描写属于不同历史阶段语言的篇章结构。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 1)主述位推进理论完全适合于描写上古汉语篇章结构。 2)上古汉语篇章的主要衔接手段是纵、横、斜向的对称。白话语篇的主要 衔接手段是词汇和语法衔接。 本课题的实践价值在于本研究成果可以用于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教学和文白翻译当中。
【关键词】:语篇分析 主述位推进模式 衔接手段 纵横斜向的对称 平行模式 交叉模式 混合模式 链接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绪论15-39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
  • 1.2 材料来源,研究方法15-16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16-17
  • 1.4 本课题创新点17
  • 1.5 文献综述17-39
  • 第2章 上古汉语篇章结构研究39-120
  • 2.1 单句实际切分39-49
  • 2.1.1 对上古汉语不同类型的单句进行实际切分的原则39-45
  • 2.1.2 主位结束、述位开始的标记45-47
  • 2.1.3 起主述位标记作用的框架结构47-49
  • 2.2 上古汉语篇章里的主述位推进模式49-115
  • 2.2.1 平行模式49-64
  • 2.2.2 并列模式64-67
  • 2.2.3 主位延续模式67-70
  • 2.2.4 主位省略模式70-73
  • 2.2.5 述位省略模式73-77
  • 2.2.6 对称模式77
  • 2.2.7 述位延续模式77-80
  • 2.2.8 交叉延续模式80-82
  • 2.2.9 问答句衔接模式82-83
  • 2.2.10 链接模式83-103
  • 2.2.11 混合模式103-115
  • 2.3 小结115-120
  • 第3章 现代汉语篇章结构研究120-179
  • 3.1 单句实际切分120-125
  • 3.1.1 对不同类型白话单句进行实际切分的基本原则120-124
  • 3.1.2 有助于进行实际切分的形式标记124-125
  • 3.2 现代汉语篇章里的主述位推进模式125-174
  • 3.2.1 平行模式125-131
  • 3.2.2 并列模式131-132
  • 3.2.3 主位延续模式132-135
  • 3.2.4 主位省略模式135-139
  • 3.2.5 述位延续模式139-141
  • 3.2.6. 交叉延续模式141-142
  • 3.2.7 问答句衔接模式142-143
  • 3.2.8 链接模式143-165
  • 3.2.9 混合模式165-174
  • 3.3 小结174-179
  • 第4章 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篇章特点的比较179-209
  • 4.1 对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单句进行实际切分的比较179-183
  • 4.2 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主述位推进模式的比较183-185
  • 4.3 更低层次的语言单位重复更高层次单位的结构185-190
  • 4.4 上古汉语篇章的实际切分比白话篇章更容进行的原因190-193
  • 4.5 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篇章的对称不对称比较193-199
  • 4.6 文白语篇里衔接手段的多样性与单一性199-200
  • 4.7 文白语篇里的主要衔接手段的比较200-206
  • 4.8 小结206-209
  • 第5章 主述位推进理论在对俄罗斯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09-248
  • 5.1 主述位推进理论在对俄罗斯学生的现代汉语课堂上的应用209-227
  • 5.1.1 问答句衔接模式的应用209-211
  • 5.1.2 用主述位推进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语法现象211-214
  • 5.1.3 用主述位推进理论来解排列正确单句顺序题214-220
  • 5.1.4 实际切分与现代汉语写作教学220-227
  • 5.2 主述位推进理论在对俄罗斯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27-247
  • 5.2.1 主述位推进理论在理论讲授课堂上的应用227-228
  • 5.2.2 主述位推进理论在文献阅读课堂上的应用228-234
  • 5.2.3 主述位推进理论在指导学生做课外作业时所起的作用.202234-247
  • 5.3 小结247-248
  • 第6章 结语248-252
  • 6.1 本课题结论248-250
  • 6.2 本研究的创新性250
  • 6.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250-252
  • 参考文献252-261
  • 附录261-279
  • 致谢279-2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上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徐烈炯 ,刘丹青 ,袁毓林;《话题的结构与功能》评述[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3 杨常倩,范头姣;主位—述位推进模式与翻译[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周国光;潘玉雯;;关于主位、主语、话题的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玄s

本文编号:711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11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