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修辞学派:从新修辞学到问题学
本文关键词:布鲁塞尔修辞学派:从新修辞学到问题学
更多相关文章: 问题性 新修辞学 受众 逻各斯 修辞性 提问题 布鲁塞尔 回答 说话者 论据
【摘要】:正缘起1958年,夏伊姆.佩雷尔曼(Cham Perelman)和露西.奥尔布雷希茨-泰特卡(Lucie Ol-brechts-Tyteca)发表了他们的名著《论论据化》(Traitéde l’argumentation),创立了布鲁塞尔的论据化学派。即使欧仁.杜普雷尔(Eugène Dupréel)在布鲁塞尔已经开始为论辩学派(Sophists)①恢复名誉时,法语世界的知识氛围对修辞学仍然不是很有利。许多法国知识分子投入了有关法国共产党对社会问题的智识垄断的意识形态论争。自由讨论肯定不是很切题的。直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即佩雷尔曼逝世五年之后,修辞学才开始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问题性 新修辞学 受众 逻各斯 修辞性 提问题 布鲁塞尔 回答 说话者 论据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缘起1958年,夏伊姆·佩雷尔曼(Cha壻m Perelman)和露西·奥尔布雷希茨-泰特卡(Lucie Ol-brechts-Tyteca)发表了他们的名著《论论据化》(Traitéde l’argumentation),创立了布鲁塞尔的论据化学派。即使欧仁·杜普雷尔(Eugène Dupréel)在布鲁塞尔已经开始为论辩学派(Sophists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宁;;寻求可接受的修辞论证——兼评《新修辞学》[J];法律方法;2009年02期
2 曾薇;;修辞论辩中逻各斯的建构[J];大众科技;2008年08期
3 廖文丽;论西方古典修辞学与美国新修辞学[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康泽民,樊明明;论古典修辞学与新修辞学的“部目”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1期
5 徐丽月;;国内伯克新修辞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刘云春;;短信的修辞性叙事分析[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7 刘晓燕;;中国视觉修辞研究的进路[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李显杰;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修辞学理论辨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柴改英;张翠梅;;从修辞学定义管窥西方新修辞学的特点和发展动态[J];修辞学习;2007年06期
10 陈晋秋;;西方修辞学的历史沿革及其影响[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实;;现代商务写作纲要[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小勤;;浅谈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阳富;;试论新闻报道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学会;;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子荣;;作为修辞学理论基石的“四个世界”[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陆刚;;等效理论张力下的翻译认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多明;;试析历史文化元素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申赤兵;;如何写好体育评论[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慕军 首都师范大学;治文摘通病应从题目下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們;媒体用语商兑三则[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3 省校院校报编辑部 赵转超;消息写作中常有的缺点与应下的功夫[N];山西党校报;2010年
4 何成明;新闻媒体应承担规范语言文字的责任[N];中华新闻报;2008年
5 武丰群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浅谈朗读中的距离美感[N];安徽经济报;2008年
6 钱夙伟;涉外活动没必要外语优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刘秀荣;欧盟订计划倡导学习多种语言[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实习记者 刘畅;努力推进汉语的纯洁与规范使用[N];中华新闻报;2008年
9 世界汉语修辞学会会长 陈汝东;国家修辞,国家实力较量的另一“战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爱辉 祁坚达;对声音语言审美标准的再认识[N];中华新闻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婷婷;我国对外报道新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2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懋康;危机话语修辞情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郑荔;学龄前儿童“修辞特征”语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海;娱乐新闻话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9 周强;当代中国论辩研究的历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小慰;翻译研究的“新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峰;多元话语交响的奏鸣[D];南昌大学;2007年
2 卢杨;从传播学角度看翻译的受体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邹莹洁;长沙店名的社会心理修辞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荣;新修辞学批评文本解读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胡维佳;[D];浙江大学;2004年
6 吴永f;提高修辞意识,,应对时代挑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袁翔华;翻译中文化受众的抵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丽华;试论典型人物报道与受众心理[D];广西大学;2002年
9 魏斌;网络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谢晴;从修辞原则的角度对间接言语的分类和动机的尝试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20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72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