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壮语源于指示词的定语标记——兼论数词“一”的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27 12:38

  本文关键词:壮语源于指示词的定语标记——兼论数词“一”的来源


  更多相关文章: 指示词 标记词 法化 兼论 动量词 张均如 名量词 东兰 指示形容词 崇左


【摘要】:壮语有一个由指示词(Demonstrative)语法化而来的后置定语标记,语法化动因是:NP+VP/NP+NP有主谓和定中两种结构解读,而NP+VP+D/NP+NP+D只有定中一种解读,指称非定指时D演变为定语标记。CL+N+D是NP+NP+D的一种常见格式,CL+N本身就含有"一"。CL+N+D表不定指时,D向数词"一"演变。目前,壮语所谓"一"还是地道的数词。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指示词;标记词;法化;兼论;动量词;张均如;名量词;东兰;指示形容词;崇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广西壮语、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08BYY068)” 广西社科项目“壮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类型学研究(11FYY002)”资助
【分类号】:H218
【正文快照】: 1.壮语方言本族语数词一方面形式多样,另一方面前面可出现一些修饰语,包括数量成分,似乎又不能解释为“一”:(1)A武鸣kai^mea^paiiSnau^jogSte1 Qoi^kaW. 我再跟概们说两句我慢再说他们两句一(张均如等1999:875)B东兰l^mPBoa^YdanUmk^taa^diart/7.ktm^me6? 还有两个桃子,吃吗?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晓航;;从汉语量词的发展看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词序变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2 袁家骅;;汉壮语的体词向心结构[J];民族语文;1979年02期

3 张元生;;武鸣壮语的名量词[J];民族语文;1979年03期

4 梁敏;;壮侗语族诸语言名词性修饰词组的词序[J];民族语文;1986年05期

5 薄文泽;壮语量词的语法双重性[J];民族语文;2003年06期

6 覃凤余;田春来;;广西汉壮语方言的“噻”[J];民族语文;2011年05期

7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8 潘悟云;;汉语否定词考源——兼论虚词考本字的基本方法[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9 唐正大;;与关系从句有关的三条语序类型原则[J];中国语文;2006年05期

10 韦星朗 ,覃晓航;壮语“N+V”短语歧义现象分析[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敢;壮语体貌范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黄建清;;时间定位形式在汉英语篇中的组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5 冯奇;冯军;;翻译中的语义筛选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7 王瑶;;浅析英语语言符号象似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8 王文艺;;布依语与汉语量词比较[J];布依学研究;2004年00期

9 杨玲;王寅;;基于语料库汉语动结构式有界/无界动词与结果补语无间隔体限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李春燕;;状态形容词句法功能的突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文艺;;布依语与汉语量词比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韦学纯;;历史音韵学和语言年代学视野的水汉民族渊源[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劲伟;;说“零(0)”[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5 张琼;;标记词“给”的句法及语用意义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6 刘兴均;;《周礼》名物词贮存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思维模式[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10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峗;中韩“关系小句+关系化标记+NP”结构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邹建湘;基于离散性的英语歧义句认知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吴满香;侗语熟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祖麟;陆俭明;;吴语情貌词“仔”的语源[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2 刘海燕,Bernd Kortmann;类型学与方言学[J];方言;2004年02期

3 林亦;余瑾;;广西邕宁四塘平话同音字汇[J];方言;2009年03期

4 卢卓群;形容词重叠式的历史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5 袁家骅;;汉壮语的体词向心结构[J];民族语文;1979年02期

6 张元生;;武鸣壮语的名量词[J];民族语文;1979年03期

7 方伯龙;;傣语量词和指示词在多重修饰语中的特殊作用[J];民族语文;1982年03期

8 梁敏;;壮侗语族量词的产生和发展[J];民族语文;1983年03期

9 周耀文;方峰和;;壮语傣语名量词的差别及其缘由[J];民族语文;1984年02期

10 梁敏;;壮侗语族诸语言名词性修饰词组的词序[J];民族语文;198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霜;忻城壮语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敢;英壮中动语态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伯龙;;傣语量词和指示词在多重修饰语中的特殊作用[J];民族语文;1982年03期

2 马兰英;コ、ソ、ア系列指示词的语篇功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01期

3 尹航;;汉日指示词之比较[J];红河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尹航;;汉日指示词之比较[J];运城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赵圣花;刘莉;;“ニ·■·ぁ”类指示词的用法[J];日语知识;2008年04期

6 庞黔林;;汉日指示词照应功能的对比研究——从直示到照应[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01期

7 李长波;;人称词和指示词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续稿[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年03期

8 陆嘉;;中英文歌词中第一人称指示词使用对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吴丽丹;;政治语篇中人称指示词的功能分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潘红娅;李海娟;;中日指示词的对比研究——以文脉指示为中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晏尚元;;指示词THAT的语法化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颖;现代日语指示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娄宝翠;[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王远杰;定语标记“的”的隐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益民;绍兴柯桥话指示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2 刘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系统和指示范畴[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邱美双;关于ソ系指示词的功能·用法[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萍;关于指示词的机能[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吴芳;关于ソ系指示词的考察[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8年

6 张国华;不同语境条件下的指示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马丽杰;中日指示词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永杰;韩汉越指示词的共性和个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夏春;《大卫·科波菲尔》中指示词的语用分析与翻译[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10 罗欢;汉语书面语篇中指示词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29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9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7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