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
本文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系统理论 个体差异 外语学能 二语学习动机
【摘要】:学习者个体差异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热点,然而传统认知视角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常常忽视其波动性、交互性。近年来兴起的动态系统理论可提供新思路。本文从外语学能与语言动机两大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入手,详细阐释个体差异的复杂动态系统特征,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从动态系统视角进行个体差异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使用反溯法、混合法进行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个体差异研究。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香港树仁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
【关键词】: 动态系统理论 个体差异 外语学能 二语学习动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外语词汇能力与动机自我意识的动态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YJC740150)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全球化语境下上海学生外语动机自我意识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PJC09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引言二语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日趋成熟。然而,传统认知视角将学习者个体差异(IndividualDifferences)视为“背景噪音”(D錸rnyei 2009c,2010;Ver-spoor,LowieVan Dijk 2008),在研究中(尤其是关注组间趋势的定量研究)常作为极端值或测量误差忽略不计。个体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植胜;;外语学能研究的新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3 高一虹;周燕;;英语学习与学习者的认同发展——五所高校基础阶段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4 刘艳菊;;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观念、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相关性的量化研究与分析[J];外语教学;2010年04期
5 周燕;高一虹;;大学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对五所高校的跟踪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6 周燕;高一虹;臧青;;大学高年级阶段英语学习动机的发展——对五所高校学生的跟踪调研[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2期
7 李兰霞;;动态系统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3期
8 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1期
9 温植胜;;外语学能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效应[J];现代外语;2007年01期
10 周颂波;何莲珍;闵尚超;;教育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结构的建模与验证[J];现代外语;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景芸;沈菲菲;孙静;张春艳;张结根;曹以军;;英语自我建构的CALL语境策略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刘曼,陈虹;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策略[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3 齐春红;;动态系统理论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霍翠柳;;哈佛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肖琦姝;;动机理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3期
6 王保昌;;语言学能研究与外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5期
7 侯检菊;侯颖桔;黄泽英;;动机、输入、输出:英语教学成功的三要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王效梅;;从Wag和Solastalgia看外语教学的文化教学潜力[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9 于晓红;;特定区域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9期
10 唐芳洲;;从工作记忆角度看英语听力理解[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运财;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芮燕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飞;语言学能在中国儿童英语疑问句习得中对互动反馈效果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家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杨涛;外语学习倦怠与动机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骆艳;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工作记忆研究及干预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高瑛;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英语课堂师生协商话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宁;美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动机和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艺文;非英语专业学生内、外在动机与动机强度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文芳;一项有关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邢韧;体育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明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兴趣教学手段的开发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勤;工作记忆广度与二语阅读之间的关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郝晓丽;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刘满满;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卉;外语动机策略对不同成绩层次初级英语学习者动机影响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阿芹;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圣明;;“准”英语情境下的生产性双语现象——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自我认同的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2 郭建国;二十年中国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3 马春雨,曹廷军;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中自我认同变化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莫青杨,孙蓝;中国学生英语高频动词语义发展的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张淑静;从联想测试看二语心理词汇之间的联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邓媛;外语学习动机与焦虑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7 张雪莲;高玲;;学习动机及其相关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8期
8 张正东;小学英语教学的四点思考[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年11期
9 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年04期
10 文秋芳;论英语学习方法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调控[J];外语研究;199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戴运财;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期观点[J];现代教学;2006年05期
2 温植胜;;外语学能研究的新趋势[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冬梅,郭德俊;动态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J];心理学探新;2005年01期
4 马铁立;;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21期
5 陈向阳;张艳玲;;动态系统理论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6 韩文礼;;外语学能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9年04期
7 问芳莲;卜小伟;;论语言学习观念[J];网络财富;2010年07期
8 皮翠萍;;返回抑制的个体差异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9 刘玲;;从动态系统理论看综合英语教学的语境创设[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10 吕孟荣;;动态理论观照下的英语二课教学[J];考试周刊;2009年3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詹向红;乔明琦;张惠云;刘胜利;杨雪;徐玮玮;;愤怒情志调节的机体反应及个体差异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孟蓓;;认知角度的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共性及个体差异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张宏宇;许燕;柳恒超;;社会关系模型(SRM)——个体差异研究的新策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崔为正;王彦文;牟志美;徐俊良;;家蚕味觉电生理反应的个体差异研究(摘要)[A];中国蚕学会养蚕与蚕生理病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钱玉莲;;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观念调查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文香淑;;小儿运动发育的神经机制及早期脑损伤后的运动发育[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谢立;张云华;俞蒙槐;;一种基于混沌逆系统的保密通讯方法[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谢立;张云华;俞蒙槐;;一类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混沌运动同步[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9 党向东;张庆灵;;时变时延广义网络控制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比例积分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彦斌;CYP3A5和MDR1与肾移植术后受者CNI剂量及浓度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2 井世洁;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策略与外语学能的相关实证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2 付仲飞;谈个体差异与写作教学中的批改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许军;一种工作记忆实验性测量技术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石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学习观念与策略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夏瑞雪;灵魂跨越时间旅行[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祁颖;个体差异与口语教学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包婉玉;特定环境和背景因素下的语言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相关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周丽;恋人参照效应的个体差异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阮婷;学前儿童音乐偏好的差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晓燕;幼儿口语的个体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56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