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熟练中-英双语者对多义词早期识别中语义和语法的相互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2 05:20

  本文关键词:熟练中-英双语者对多义词早期识别中语义和语法的相互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英双语者 隐蔽启动 词类歧义词 DCFM


【摘要】:以中、英文的多义词为材料,采用跨语言隐蔽启动的实验范式,考察在无语境条件下熟练中 英双语者对多义词的早期识别。结果表明:(1)熟练中 英双语者表现出显著的隐蔽翻译启动效应,当目标词是主要翻译对等词时,启动效应更加显著。(2)翻译对等词的性质、多义词的义项联系程度以及是否是词类歧义词都影响熟练中 英双语者对中、英多义词的早期加工。(3)在无语境条件下,词类信息在意义通达的早期就已经激活,并且同语义信息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根据研究结果,扩展和修正了分布式概念表征模型。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汉 英双语者 隐蔽启动 词类歧义词 DCFM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08JJDXLX269)
【分类号】:H032
【正文快照】: 1前言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语言在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际的范围扩大,要适应日益发展的言语交际的需要,就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既是人类认知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果,也是适应语言经济原则的需要。由于多义词研究涉及到哲学、语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旭刚,彭聃龄;词汇判断中汉语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陈宝国,周会霞;多义词意义间的联系程度对词汇判断时间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3 马乃田;词的多义与兼类现象探微[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邓园,彭聃龄,魏若鸿;单字词识别中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的年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5 张积家;石艳彩;段新焕;;汉语言语产生中词类信息的激活[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6 陈宝国,彭聃龄;汉语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J];心理学报;2001年04期

7 彭聃龄,邓园,陈宝国;汉语多义单字词的识别优势效应[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8 张积家;王娟;刘鸣;;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J];心理学报;2011年04期

9 冯凌宇;核心义素在兼类词判别中的意义[J];语言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刚,彭聃龄;词汇判断中汉语多义词识别的优势效应[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2 陈宝国,周会霞;多义词意义间的联系程度对词汇判断时间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3 陈宝国;王立新;彭聃龄;;高、低频汉字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4期

4 彭聃龄;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5 徐晓霞;;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6 牛然明;王洪涛;;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汉语词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7 陈栩茜;张积家;;语音编码对词形的影响——字词通达研究新进展[J];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董燕萍;闫浩;;汉语词汇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前景[J];外语学刊;2011年05期

9 张方蕾;;汉语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国辉;名词与动词的认知问题以及转换效用[J];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俊;汉英隐喻脑机制对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安兰朋;《说文通训定声》词义引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4 吕艳辉;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手部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赵晨;中国EFL学习者在句子语境中消解词汇歧义的认知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曾丽;苗族学生在三语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的发展[D];西南大学;2010年

8 胡笑羽;中文阅读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9 淑琴;蒙古文同形词知识库的构建[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王晓辰;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语音及正字法缺损的认知过程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翱;汉语双字复合词产生中的语法启动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利娜;高频形声字加工中形音义激活的时间进程[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热比古丽·白克力;维吾尔族三语者的第二及第三语言的知识表征的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彦文;主题信息合理性、语境意义偏向性对汉语句子歧义消解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黎静;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的词汇通达[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6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刘伟志;中英双语者知识表征的认知心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红花;HSK甲级词中的兼类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9 王爱丽;汉字的笔画数和结构方式对中度智力落后学生汉字字形识别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岑泽丽;义项词及其教学状态的调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富;张素凤;;汉字性质综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春茂,彭聃龄;多词素词的通达表征:分解还是整体[J];心理科学;2000年04期

3 周晓林,庄捷,舒华;言语产生研究的理论框架[J];心理科学;2001年03期

4 韩玉昌,杨文兵,隋雷;图画与中、英文词识别加工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5 陈宝国,王立新,王璐璐,彭聃龄;词汇习得年龄和频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6 舒华,张厚粲;成年熟练读者的汉字读音加工过程[J];心理学报;1987年03期

7 舒华,程元善,张厚粲;235个图形的命名一致性、熟悉性、表象一致性和视觉复杂性评定[J];心理学报;1989年04期

8 张积家,张厚粲,彭聃龄;分类过程中汉字的语义提取(Ⅰ)[J];心理学报;1990年04期

9 李文玲,张厚粲;图画与中、英文字词识别加工的比较[J];心理学报;1993年01期

10 张积家,彭聃龄;汉字词特征语义提取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博;唐兰之甲骨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岩;;词汇歧义消解研究新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国珍;语境和词频对汉语词类歧义词歧义消解的影响[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57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7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