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生死疲劳》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7-10-09 21:33

  本文关键词:论《生死疲劳》的文化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生死疲劳》 文化内涵 习俗文化 权力文化 佛儒文化


【摘要】: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研究莫言的新热潮。从发表作品进入文坛以来,莫言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因其是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对现实有一种关怀与介入的精神,其作品更加关注的是社会现实和现实中的人,注重人的内在精神的剖析和社会群体的精神状态,反思社会现状,具有社会意义。莫言站在民间写作的立场上,塑造了“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世界,具有文学意义。莫言在作品中融入高密东北乡的民间资源和文化,反映了高密东北乡特有的民间特色和文化,具有文化意义。本文是以《生死疲劳》为例,阐述其文化内涵。文化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这里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化内涵。狭义的文化内涵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除却绪论和结语,本文从习俗文化、权力文化和佛儒文化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生死疲劳》中的习俗文化。从民间习语、农村集市、丧葬活动等方面来分析其承载的文化内涵。首先,分析民间习语中的俗语、谚语、粗俗詈骂语,反映了民间习语在日常生活中对言行举止、生产劳作、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形成的民间心理。其次,分析农村集市的民间习俗及在特殊时期农村集市的作用,尖锐的讽刺了疯狂的精神状态。再次,分析丧葬活动的民间习俗,以及文本中丧葬活动的排场和目的,讽刺了炫富的社会心理。《生死疲劳》中的权力文化。首先,分析在权力文化下人们对权力的抗争与追逐,揭示了权力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精神造成的屈辱和危害。其次,分析权力文化对人性的扭曲,暴露了人性中的阴暗面及因此造成的悲剧。再次,分析权力文化对女性尊严的漠视,反映了对女性歧视的社会心理。《生死疲劳》中的佛儒文化。分析佛教文化中的“六道轮回”与“因果报应”,佛教文化中六道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因果因善恶而有报应。“六道轮回”与“人畜殊途”,体现了“众生平等”的理念,体现了尊重生命的生活态度。分析儒家文化中的“安贫乐道”和“中庸”,体现了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生死疲劳》 文化内涵 习俗文化 权力文化 佛儒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第1章 《生死疲劳》中的习俗文化10-17
  • 1.1 《生死疲劳》中民间习语承载的文化内涵10-13
  • 1.2 《生死疲劳》中农村集市承载的文化内涵13-14
  • 1.3 《生死疲劳》中丧葬活动承载的文化内涵14-17
  • 第2章 《生死疲劳》中的权力文化17-25
  • 2.1 《生死疲劳》中权力文化下对权力的抗争与追逐17-20
  • 2.2 《生死疲劳》中权力文化对人性的扭曲20-21
  • 2.3 《生死疲劳》中权力文化对女性尊严的漠视21-25
  • 第3章 《生死疲劳》中的佛儒文化25-32
  • 3.1 《生死疲劳》中的佛教文化及体现25-29
  • 3.2 《生死疲劳》中的儒家文化及体现29-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5-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勇;张弛;;20世纪中国文学现实与魔幻的交融——从莫言到鲁迅的文学史回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周红莉;;论莫言的民间心理建构及其创作镜像[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1002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02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2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