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徐则臣小说论

发布时间:2017-10-27 19:10

  本文关键词: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徐则臣小说论


  更多相关文章: 徐则臣 经典意识 价值取向 叙事 文本风格


【摘要】:本文的讨论对象是徐则臣的小说,兼及其散文。分析他经典意识主导下的写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下文坛的意义。论文主体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徐则臣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徐则臣坚持了“人化审美”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凸显人物的“主体”特性,具体体现为,笔下的人物具有审视世界、反观自我、坚守内心的“所执”“所信”的能力;二、把个体经验融入写作,即结合自己的乡土经验与城市经验,表达他对“人与城市”、“人与故乡”的关系的思考;三、用“生命感觉”作为叙事准则,强调在书写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生命个体的不同的生命状态。这三个方面体现了徐则臣对创作的原创性、思想性的追求,与当下媚俗化的、虚假性的写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部分分析徐则臣创作的叙事特征,从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叙事策略三个方面来展开。本文认为徐则臣的创作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相交融的叙事特征,具体体现为,在叙事模式方面,继承中国现代文学中经典的“归乡”模式,同时结合当下的现实,赋予“故乡”更为丰富的意义内涵;在叙事视角方面,使用内聚焦的视角,实现了作品的多重叙事;在叙事策略方面,大量使用空白叙事。这一切显示出作家在坚持作品的思想性的同时,对作品多种阐释的可能性的追求,彰显了作家的经典意识。第三部分分析徐则臣小说的文本的风格。徐则臣的小说文本具有诗意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简约的用语,具体体现为节制、简洁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二、由对日常生活场景的自然呈现和复沓与变化交替的句式,形成的舒缓的叙事节奏;三、诗化的风格,包括诗意的意象的呈现、陌生化的表达以及抒情化叙事三个方面。徐则臣以简约的用语、舒缓的节奏,讲诉普通人的故事,使文本呈现出诗意之美,反映了作家坚持以“文学的方式”关注现实在形式方面的追求与水准,也反映了作家对当下各种呈现奇观、人的欲望等消费型写作的自觉抵制。
【关键词】:徐则臣 经典意识 价值取向 叙事 文本风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绪论10-14
  • 一 “人化审美”的价值取向14-30
  • (一) 凸显人物的“主体”特性15-19
  • 1 审视世界15-16
  • 2 反观自我16-18
  • 3 坚守内心的“所执”“所信”18-19
  • (二) 把个体经验融入写作19-25
  • 1 城市中的漂泊者20-23
  • 2 故乡中的异乡人23-25
  • (三) 以“生命感觉”作为叙事准则25-30
  • 1 欲望、焦虑、无奈26-28
  • 2 苦痛、煎熬、希望28-30
  • 二 古典与现代相交融的叙事特征30-43
  • (一) “归乡”叙事模式的继承与创新30-33
  • 1 诗意的风景与“不愉快对象”并存30-31
  • 2 “返乡”:人物确认自我的方式31-32
  • 3 “我是谁”:都市漂泊者的追问32-33
  • (二) 内聚焦视角下的多重叙事33-38
  • 1 聚焦少年人物34-35
  • 2 叙述人的双重身份35-36
  • 3 限制人物视野36-38
  • (三) “空白”叙事策略的运用38-43
  • 1 导引读者的注意力38-39
  • 2 突显特定的意义39-40
  • 3 追求多种阐释的可能性40-43
  • 三 文本的诗意43-54
  • (一) 简约的用语43-46
  • 1 节制43-44
  • 2 简洁44-45
  • 3 准确45-46
  • (二) 舒缓的节奏46-49
  • 1 日常生活场景的自然呈现47-48
  • 2 句式的复沓与变化48-49
  • (三) 诗化的风格49-54
  • 1 诗化的意象50-51
  • 2 陌生化的表达51
  • 3 抒情化叙事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年根;;策略性叙事空白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2 翟文铖;;“70后”作家成长小说论[J];文艺争鸣;2014年12期

3 徐则臣;张艳梅;;我们对自身的疑虑如此凶猛[J];创作与评论;2014年06期

4 贺仲明;;怀旧·成长·发展——关于“70后作家”的乡土小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陈晓明;;文学如何反映当下现实?[J];文艺研究;2012年12期

6 徐则臣;姜广平;;“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和叙事资源”[J];西湖;2012年12期

7 全炯俊;李大可;;鲁迅与作为近代体验的故乡丧失[J];上海鲁迅研究;2012年03期

8 翟文铖;;70后一代如何表述乡土——关于徐则臣的“故乡”系列小说[J];南方文坛;2012年05期

9 李丹;;弃乡与逃城——徐则臣“京漂”小说的基本母题[J];文艺争鸣;2011年17期

10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第一人称叙事的伦理意义[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1104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04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