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明代咏物散曲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0:18

  本文关键词:明代咏物散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咏物散曲 创作情况 情志内涵 艺术成就


【摘要】:本论文是以《全明散曲》为对象,以“咏物”为研究视角,主要研究明代咏物散曲。本论文除了绪论和余论之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明代咏物散曲的创作情况。首先要介绍明代创作咏物散曲的作家构成以及作品情况,对《全明散曲》中作咏物散曲的作家有个大致性的了解。其次,将明代咏物散曲的吟咏对象进行详细分类,共分为气象类、植物类、生活类、动物类、体貌服饰类五节。在分类之前,首先要明确的是咏物的概念,确定自己对咏物的判定标准,并根据已设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分类。第二章阐述明代咏物散曲的情志内涵。明代散曲家创作大量的散曲,其中咏物散曲的数量也不可小觑,本论文将明咏物散曲所蕴含的情志内涵分为五个方面:描摹物象,展现自我;壮志难酬,淡然归隐;漂泊羁旅,相思怀念;愤世嫉俗,忧国忧民;世俗人生,玩世不恭。第三章主要分析明代咏物散曲的艺术特色。从视角、用韵、用典、修辞、体制这五个方面深入研究明代咏物散曲的艺术特色,从而窥知明代散曲的艺术风格。其中,创作视角是研究明代咏物散曲的一个全新视角。以全新的视角切入,从作曲家的创作方式入手,重新审视明代咏物散曲。结论主要是总结了明代咏物散曲的总体创作风貌以及创新点,并且分析归纳了元、明两代咏物散曲在各方面的差异,从而对散曲这一特殊文学体裁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咏物散曲 创作情况 情志内涵 艺术成就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咏物题材的发展脉络9-11
  • (一)咏物赋9
  • (二)咏物诗9-11
  • (三)咏物词11
  • 二、咏物散曲的界定11-12
  • 三、选题研究现状12-15
  • (一)咏物散曲研究现状12-13
  • (二)明代散曲研究现状13-15
  • 四、选题研究意义15
  • 五、主要研究方法15
  • 六、创新之处15-17
  • 第一章 明代咏物散曲的创作情况17-53
  • 第一节 作家的构成以及作品情况17-23
  • 第二节 吟咏对象的分类23-53
  • (一)气象类——风花雪月23-28
  • (二)植物类——花草树木28-35
  • (三)动物类——鸟兽虫鱼35-42
  • (四)生活类——琴棋书画42-48
  • (五)体貌服饰类48-53
  • 第二章 明代咏物散曲的情志内涵53-96
  • 第一节 描摹物象展现自我53-61
  • (一)表达对吟咏对象的喜爱53-58
  • (二)刻画独立的自我形象58-61
  • 第二节 壮志难酬淡然归隐61-69
  • (一)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61-65
  • (二)悠然自得 安于现状65-69
  • 第三节 漂泊羁旅相思怀念69-78
  • (一)飘零在外思乡思亲69-74
  • (二)闺人影只牵挂离人74-78
  • 第四节 愤世嫉俗忧国忧民78-87
  • (一)揭露鞭笞黑暗的社会现实78-84
  • (二)同情哀怜受苦的底层百姓84-87
  • 第五节 世俗人生玩世不恭87-96
  • (一)游戏百态 一展世风87-92
  • (二)纵情声色 自得其乐92-96
  • 第三章 明代咏物散曲的艺术成就96-151
  • 第一节 用韵自由化96-109
  • (一)自立韵部96-97
  • (二)平仄通押97-100
  • (三)一韵到底100-102
  • (四)韵部互叶102-106
  • (五)用韵繁复106-109
  • (六)可以重韵109
  • 第二节 用典繁复化109-121
  • (一)引用历史人物事件的典故111-113
  • (二)引用前人诗词歌赋的典故113-116
  • (三)引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典故116-121
  • 第三节 创作视角特殊化121-126
  • (一)抽离旁观121-122
  • (二)嵌入感知122-126
  • 第四节 修辞多样化126-132
  • (一)比喻126-129
  • (二)双关129-131
  • (三)拟人131-132
  • 第五节 体制独特化132-151
  • (一)小令联章132-139
  • (二)南北合套139-143
  • (三)避题“禁体”,取神用意143-151
  • 结论151-154
  • 参考文献154-162
  • 附录一162-192
  • 附录二192-198
  • 附录三198-22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222-223
  • 致谢223-225


本文编号:1119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19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