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冯梦龙“三言”中的次要人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00:00

  本文关键词:冯梦龙“三言”中的次要人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言” 次要人物 形象 功能


【摘要】: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的杰出代表,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高潮的到来。同时自问世起,也引起了学术界研究者极大的研究热情,时至今日,关于“三言”的研究已经硕果累累,,涵盖了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艺术价值、小说技巧等各方面。但综观“三言”的学术研究情况,笔者发现对于作品中次要人物的总体研究,尚有留白。虽然涉及“三言”各类人物形象的研究颇多,但都体现出单一性和零散性的特点,而且多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为研究重点,这对于“三言”研究视角的丰富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缺漏。鉴于此,笔者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挖掘“三言”次要人物这一群体的价值,以期为“三言”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绪论”:主要介绍“三言”次要人物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创新点和难点。从大的方面来说,关于古代小说次要人物的研究,主要涉及古代短篇小说和章回体小说中个别次要人物的零散研究;从小的方面来说,与“三言”有关的次要人物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只散存于一些人物形象专论中。因此,梳理与挖掘“三言”次要人物这一课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第一章:“次要人物”概念界定,“三言”中的次要人物数量庞大,难以逐个分析。那么就需要确定研究的主要对象,将那些最具研究价值、最具代表性的次要人物作为重点。第一节中,对“主要人物”与“主人公”这两个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第二节中,在“主要人物”概念的基础上确定次要人物概念,进一步明确“三言”当中的次要人物,也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即那些与“主要人物”关系最密切、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和人物结构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其本身又具有独特个性和重要价值的人物。 第二章:“三言”次要人物举要类析,主要依据人物的人格是否符合普遍的道德评判标准及其与小说主题善恶倾向的关系对人物进行类析。第一节介绍次要人物中的正面形象,主要分为聪慧善良的女性、扶危济困的义士、礼顺人情的官员、忠心为主的仆人、仁慈开明的家长、助善除恶的神灵形象六类;第二节介绍次要人物中的反面形象,主要分为好色贪淫的男性、品行不端的毒妇、穿街入户的婆子、江湖作恶的歹人、昏庸顽愚的家长、神秘阴森的鬼魅等七类;第三节介绍次要人物中的中性形象,即那些不具有明显的正反倾向性的人物。本章通过对大量生动鲜活的次要人物形象的分析,以期对次要人物有一个具体化、形象化的认识,也为后文的进一步分析做一铺垫。 第三章:次要人物在“三言”故事中的艺术功能,本章分六节对次要人物在“三言”中的叙事功能做出详细介绍,分别为次要人物与其他人物关系、次要人物与小说故事结构、次要人物与故事情节生成、次要人物与故事叙事环境、次要人物与小说语言风格、次要人物与小说思想主题。 第四章:以“三言”为例分析白话短篇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特殊价值,本章在“三言”次要人物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三言”与章回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在次要人物描写方面的差别的比较,进一步论述白话短篇小说中次要人物在笔墨分布、关联人物、结构生成、主题体现四个方面的特殊性。 总之,“三言”中丰富的次要人物蕴含着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三言”次要人物的全面梳理与归纳分析,不仅能使那些未受关注的次要人物重新焕发光彩,也能对“三言”人物研究起到裨补缺漏的作用,也希望对今后“三言”的研究工作能有所助益。
【关键词】:“三言” 次要人物 形象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13
  • 第一章 “次要人物”概念界定13-20
  • 第一节 “主要人物”与“主人公”14-15
  • 第二节 “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15-20
  • 第二章 “三言”次要人物举要类析20-50
  • 第一节 次要人物中的正面形象21-34
  • 一、 聪慧善良的女性形象22-24
  • 二、 扶危济困的义士形象24-27
  • 三、 礼顺人情的官员形象27-29
  • 四、 忠心为主的仆人形象29-31
  • 五、 仁慈开明的家长形象31-32
  • 六、 助善除恶的神灵形象32-34
  • 第二节 次要人物中的反面形象34-47
  • 一、 好色贪淫的男性形象34-36
  • 二、 品行不端的毒妇形象36-38
  • 三、 穿街入户的婆子形象38-39
  • 四、 江湖作恶的歹人形象39-41
  • 五、 昏庸愚顽的家长形象41-43
  • 六、 神秘阴森的鬼魅形象43-45
  • 七、 其他反面人物形象45-47
  • 第三节 次要人物中的中性形象47-50
  • 第三章 次要人物在“三言”故事中的艺术功能50-65
  • 第一节 次要人物与其他人物关系51-55
  • 第二节 次要人物与小说故事结构55-57
  • 第三节 次要人物与故事情节生成57-59
  • 第四节 次要人物与故事叙事环境59-61
  • 第五节 次要人物与小说语言风格61-62
  • 第六节 次要人物与小说思想主题62-65
  • 第四章 以“三言”为例分析白话短篇小说中次要人物的特殊价值65-75
  • 第一节 笔墨多少与印象深浅65-68
  • 第二节 关联人物及关系远近68-70
  • 第三节 结构生成及影响大小70-72
  • 第四节 主题体现及反映程度72-75
  • 结语75-76
  • 参考文献76-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过;;论“三言二拍”中“三姑六婆”的语言艺术[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刘向群;;“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洪克夷;;《红楼梦》的结构艺术[J];红楼梦学刊;1987年01期

4 曹立波;;《红楼梦》立体式网状结构模型的构建[J];红楼梦学刊;2007年02期

5 鲁梅;;浅论《红楼梦》小人物塑造的特点[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王振彦;借勺水兴洪波——《水浒传》次要人物与故事情节的辩证关系[J];南都学坛;2003年06期

7 李静;;古代小说中的江南小人物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严明;沈美红;;闺阁内的爱情导师——“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环、尼姑的角色分析[J];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1期

9 隋爱国;;“三言”母亲形象的文化学阐释[J];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04期

10 昝馨;;“三言”中的救助角色[J];名作欣赏;2008年13期



本文编号:1119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19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f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