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新颖厚重的唐诗接受景观图——评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
本文关键词:一幅新颖厚重的唐诗接受景观图——评沈文凡先生《唐诗接受史论稿》
更多相关文章: 接受史 安徽大学 李商隐诗歌 沈文 王维诗歌 刘学锴 陈文忠 中国古典诗歌 长律 齐鲁书社
【摘要】:正自上个世纪末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兴起,学者们或专注于某一作家个案历代接受的梳理探讨,或致力于古典文学一般接受规律的归纳总结,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刘学锴的《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丽霞的《清代辛稼轩接受史》(齐鲁书社2005年版)、袁晓薇的《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等著,都以资料的翔实、体系的严密、论述的深入,将接受史研究向前作了重要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地方行政与文学关系研究”(15CZW021)
【分类号】:I207.22-5
【正文快照】: 自上个世纪末古典文学接受史研究兴起,学者们或专注于某一作家个案历代接受的梳理探讨,或致力于古典文学一般接受规律的归纳总结,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刘学锴的《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金萍;;对“接受史研究”应在宽容中接受——与袁晓薇博士商榷[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宫白云;;接受史[J];延安文学;2014年02期
3 宫白云;;接受史(七首)[J];诗歌月刊;2014年03期
4 黄斌;;对电影的个人接受史[J];长江文艺;2006年11期
5 黄明;有自己作为的“接受史”——《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在接受史研究上的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郭自虎;;从作家并称的接受分野看文学接受史中的道德评价因素[J];东方丛刊;2008年02期
7 陈文忠;;走出接受史的困境——经典作家接受史研究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陈文忠;;为接受史辩护——《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的学术意义[J];文学与文化;2011年03期
9 蒋佳妮;;刍议李清照接受史[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
10 叶黛莹;;接受史:为文学、文化史提供另一种参照系——读《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J];燕赵学术;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阅读和替代阅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孙妙凝;从接受史角度研究李清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陶喻之;“张骞泛槎”典故唐代接受史[N];东方早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捷;《山海经》接受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伟文;清代前中期黄庭坚诗接受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娇娇;接受美学视域下《阿Q正传》接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彬;《怀旧》接受史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郭晓明;司马相如接受史——汉魏晋南北朝时期[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兵;清真词接受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莹;接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接受史研究及未来走向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伟;李清照接受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董继兵;阮籍诗歌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凤侠;六朝阮籍《咏怀》诗接受史[D];清华大学;2006年
9 苏俊yN;北宋后末期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张元婷;从历代诗话中探寻鲍照诗歌的接受史[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49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4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