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刘玉堂小说的温情叙事

发布时间:2017-11-10 10:17

  本文关键词:论刘玉堂小说的温情叙事


  更多相关文章: 温情叙事 主题意蕴 文化成因 叙事视角 价值指向


【摘要】:在当代文坛中,鲁军的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作家们重操乡音,用文字执着地建构一方精神的家园,刘玉堂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和深具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之一。本文以刘玉堂小说的温情叙事为切入口,剖析其深层不易被察觉的意义指向和价值追寻,在细读作家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作家创作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现实经历,借助叙事学、文化研究等现代文学理论,力图展示刘玉堂作品的独特价值,探究作家通过文学方式对人性所做的思考和关怀。 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首先,对刘玉堂小说中温情叙事的主题意蕴进行多层面的审视,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揭示作品多重的言说话语和主题指向。其次,深入探究刘玉堂小说叙事姿态选择的文化成因,将作家的个人经历、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文学语境的流变相结合,分析叙事姿态如何达成与叙事主题的水乳交融。再次,对叙事主体的视角进行多元解读,从而理解作家的深层创作动机,综合考量文本内在的隐含之音。最后,深入探讨刘玉堂小说温情叙事的价值指向,研究其文学与文化的双向诠释关系,进一步走近作家,探索其通过小说构建和守望的精神家园。 笔者认为,理解一位作家创作的独特性是把握这位作家作品言说内容的关键所在,这其中包含着作家执着而独立的价值建构和人性思索。刘玉堂的小说作品,始终坚持温情的叙事策略,语言朴实幽默,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然而其温情文字的背后又包含着多重解读空间,具有一种生发于泥土间天然的巨大力量,因此在当代文坛中势必影响十分深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宽;当代农村历史的别一种叙述方式──读刘玉堂“钓鱼台”系列小说[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6期

2 杨政;情系沂蒙大地──刘玉堂论[J];东岳论丛;1994年03期

3 董建辉;认同与超越——试论刘玉堂小说的文化底蕴[J];临沂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4 宋桂花;;沂蒙乡土中的生命形态——刘玉堂“钓鱼台”系列小说人物谱系之解读[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夏文彬;;他在山与海之间——谈作家刘玉堂[J];临沂师专学报;1987年04期

6 王万森;从文学视角观察沂蒙文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张丽军;;乌托邦·政治狂欢·漫长历史梦魇之罪·中国农民式幽默——重读刘玉堂先生的《秋天的错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8 郭玉华;并非虚张声势的演出——刘玉堂小说浅论[J];山东文学;2004年07期

9 咸立强;情系泥土 魂在民间——触摸刘玉堂作品中的乡土世界[J];山东文学;2004年07期

10 陈思和;;民间的温馨——刘玉堂的“沂蒙山系列”[J];上海文学;1993年10期



本文编号:1166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66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