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短篇小说论
发布时间:2017-11-14 23:18
本文关键词:苏童短篇小说论
【摘要】:伴随先锋文学的发生而登上文坛的苏童,从一开始便表现出了其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才情,凭借《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等诸多作品,迅速占据了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席。而数十年的创作,拥有着较多中长篇作品的他却始终表现出对短篇小说的偏爱,在他看来,他的长篇大多出于当下文坛注重长篇的现状为“苏童”而创作,短篇则在真正地书写自己。在他的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读到他更多的内心隐秘,同时也可以看到他文学创作中的多方面尝试。他的短篇小说中,在寄寓着对童年感悟的“香椿树街”上不断流露着他的记忆之痛,而那些身陷歧路与困境中的小说人物则成为了对自身童年的一种安抚。同时,出于对“时代书写”的逆反,他的小说往往不直接指向时代背景,而更倾向于直接书写“人性”。然而对于“人性”的态度,苏童在不同时期创作中表现出了微妙的变化,在早期作品中充斥的血腥与暴力的人性恶因子在他后来的创作中渐渐转向,开始流露出一种人性中的温情,但这种温情又终究难以弥合人性中的裂痕,,于是面对人自身所带来的苦果,宿命成为了苏童寻求人性出路而不得的替代品。于是在一种感性而又日常化的诗性叙述中,苦难作为人生的常量被定格于其精粹而完整的小说形式之中。本文主要通过对苏童创作思想与小说文本的分析,探索苏童短篇小说创作中的多方面尝试,挖掘苏童作品中未被充分关注的侧面。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首先是对苏童短篇小说创作题旨的考察,分析其记忆之痛、成长的歧路与死亡困局。其次,论文集中解读了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苏童笔下的香椿树街的成长少年、家族叙事中的亲情角色和情形不一的女性形象,都是苏童书写生命感兴的凭借。第三,论文分别从日常化叙事、文本形式感和感性风格等方面考察了苏童短篇小说的艺术探索。苏童作为短篇小说创作的圣手,其文学气质和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不断做出新的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申华;寻找灯绳的苏童——谈苏童近几年的短篇小说创作[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2 周新民;;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形象的书写与创造[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3 陈晓明;笔谈:九十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创作与批评——关于九十年代先锋派变异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1874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18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