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
【摘要】:唐代笔记小说丰富了唐代文学,是唐代文学家文学思想的重要载体。笔记小说篇幅较短、内容繁杂,但它秉承着史学家纪实的态度来记录笔记,所写内容多为当时的社会实情。唐代笔记小说反映了唐代社会各阶段、各阶层的特点,其文学价值较高。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老子的《道德经》为典籍。唐代帝王尊崇老子为始祖,又把道教奉为国教,唐代笔记小说中暗含许多道教文化思想内容。因此,对唐人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极有必要。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第一章,探寻唐代笔记小说作者的道教观。分别从笔记小说作者理性的态度,作者与道教信仰情结,反映社会现实,顺应时代背景的角度来探讨作者的道教观。第二章,按唐代笔记小说中道教内容进行分类。笔记小说分别包括修道成仙类,济民救世类,遇仙类,辅教类等。第三章,从唐代政治背景下分析唐笔记小说所反映的道教地位演变。文章分别从初唐时期、盛唐时期、中晚唐时期三个阶段来探究笔记小说中道教地位的变迁。第四章,探究唐代笔记小说中道教文化在民间风俗中的反映。文章分别从道教法术、道教节俗和道教神仙体系等出发,研究笔记小说在民间风俗中的体现。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春华;;陈寅恪笔记小说证史的方法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2 郭彦龙;;笔记小说的概念、演变及价值[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袁文春;;百年来笔记小说概念研究综述[J];学术界;2012年12期
4 李庆西;钟本康;;关于新笔记小说的对谈[J];文学自由谈;1989年02期
5 陈大维;;新旧笔记小说技法举隅[J];写作;1995年07期
6 何婷;;浅论《国史补》纯粹笔记小说地位之确立[J];文教资料;2013年31期
7 刘正平;;笔记辨体与笔记小说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谭磊;;试论《国史补》对纯粹笔记小说模式的确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04期
9 魏继新;;鳇鱼(笔记小说)[J];青年作家;2006年Z1期
10 曾良;南北朝笔记小说零札[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艳秋;宁欣;;笔记小说中的唐宋都市生活服务业[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2 柯卓英;;唐代笔记小说编撰者略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稔穰;《阅微草堂笔记》漫议[N];光明日报;2004年
2 黄薇;侠骨柔肠男人书[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建宁;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黄勇;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蔡静波;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正平;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D];复旦大学;2005年
5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河南大学;2009年
6 江傲霜;六朝笔记小说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利君;“新笔记小说”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方宇;明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程艳艳;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诗歌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童可;1980年代新笔记小说创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鄢洁;宋代笔记小说中的药物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徐婷;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道教文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尹悦蓉;清代笔记小说中的艺术正义[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8 邵育欣;宋代笔记小说中的妇女形象[D];河北大学;2005年
9 祝一勇;论“新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一冰;新笔记小说与中国古代笔记传统[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1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30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