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域下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得失
本文关键词:比较视域下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得失 出处:《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小说 戏剧改编 人物形象塑造 改编本 鲁迅精神 孔乙己 陈白尘 思想意蕴 祥林嫂 小说叙事
【摘要】:正就本体而言,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因以戏剧形式所呈现出来的再创作而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不少改编因其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直接的审美效果而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一些戏剧界艺术家因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而荣获重要荣誉。但就与原著关系而言,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并非很成功。虽然改编本就属于再创作,即使是同一剧本被不同的剧团、剧院导演、表演,也有不同的演绎,但是,戏剧改编若是并没有扩大鲁迅的影响,尊重或拓深原著的内涵,反而扭曲
[Abstract]:As far as Noumenon is concerned, the drama adaptation of Lu Xun's novels has a unique exist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 re-creation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drama. Because of its strong artistic appeal and direct aesthetic effect, many adaptations have aroused the praise of the audience. Some theatrical artists have won important honors for their role on the stage. But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original, the drama adaptation of Lu Xun's novel is not very successful, although the adaptation is a re-creation. Even if the same play is performed by different theatrical troupes, theater directors and performers, it is distorted if the adaptation does not extend Lu Xun's influence and respect or exte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职教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迅小说与戏剧关系的三维透视”(15BZW16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210.6;J804
【正文快照】: 就本体而言,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因以戏剧形式所呈现出来的再创作而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不少改编因其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直接的审美效果而引起广大观众的好评,一些戏剧界艺术家因在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而荣获重要荣誉。但就与原著关系而言,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并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迅小说中的关键词[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2 董韶华;浅谈鲁迅小说中的民俗描写[J];浙江档案;2000年08期
3 高文波;鲁迅小说结构技巧管窥[J];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4 张用蓬;鲁迅小说的“生活世界”思考[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08期
5 郭晴云;视角、“我”与鲁迅小说[J];昌潍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6 张建生;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喜剧问题[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郑红勤;鲁迅小说中重复手法的运用[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8 曹斌;鲁迅小说中的数字[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9 陆芸;在笑噱中直面社会与人生——略论鲁迅小说中的笑[J];浙江学刊;2001年01期
10 陈明宝;世纪末小说的不足和新世纪的展望——从鲁迅小说说起谈传世文学[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琼英;;翻译与创作:鲁迅小说篇章建构机制的现代转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国文;金乃茹;;对立统一规律在鲁迅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以鑫;;鲁迅小说:永存的对话世界[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4 汪晖;;自由意识的发展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5 史志谨;;鲁迅小说《奔月》解读[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学辉;;试析鲁迅小说语言之幽默特色及其实现途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长华;;自我认知的难题:鲁迅小说与故人相逢叙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丁景唐;;关于延安出版的《一件小事》[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9 王野;;“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徐越化;;浅谈茅盾关于鲁迅小说的评论特色[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上册)[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莫聿;从鲁迅小说中得来的真知识[N];文艺报;2004年
2 王恒;鲁迅小说新解读[N];湖南日报;2004年
3 吴中杰;评点鲁迅小说[N];文学报;2003年
4 曹文轩;“细瘦的洋烛”与作家的品质[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淑芳;鲁迅小说与戏剧[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丁海波;鲁迅小说的人学思考与文化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志明;鲁迅小说时间诗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曹禧修;抵达深度的叙述[D];河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苑蕾;鲁迅小说的思想及艺术与绍兴戏剧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烨;鲁迅小说中的身体话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宋凡;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心理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丁春丽;回忆—鲁迅小说创作主体的心理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培涛;鲁迅小说《呐喊》《彷徨》人物话语的作用[D];河北大学;2016年
6 白君Z,
本文编号:1390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39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