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三种叙事模式——兼谈与博尔赫斯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1-15 02:15

  本文关键词: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三种叙事模式——兼谈与博尔赫斯的关系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叙事模式 博尔赫斯


【摘要】: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堪称个人化叙事的范本,它不仅呈现了丰富的女性个人化经验,还为如何叙述这一经验提供了参照和借鉴。这部小说的叙事特征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即"元小说""回望"和"镜像"模式。"元小说"模式关注叙事视点的内里与外在,叙事者既在故事之中又跳出故事之外谈论叙事本身。"回望"模式关注叙事时间的现在与过去,往事既可能真实发生也可能仅是"多年以后"的想象,回忆既是追溯过去也是面向当下与未来。"镜像"模式关注叙事现象的虚幻与现实,虚构的神秘故事被嵌入写实故事,映射、反照和强化了对现实的表达,二者形成镜像关系。这三种叙事模式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共同构建了林白"想象与经验再难分清"的女性话语空间。另外,无论在观念层面还是技巧层面,林白小说都显示出博尔赫斯影响的痕迹,其三种叙事模式都与博尔赫斯小说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Abstract]:Lin Bai "war of one person called personalized narrative template >, it not only presents a rich female personalized experience, also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how to relate this experience.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ve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odes, namely" meta fiction "and" back "and" mirror "mode." inside and outside element model focuses on the novel "narrative viewpoint, narrative both in the story and jump out of the story outside talk about narrative itself." looking back "mode on the narrative time now and in the past, the past can be real and may also is only" many years later "imagination, memory is back in the past but also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fantasy and reality mirror "model about narrative phenomenon, fictional mysteries are embedded in realistic story mapping, albedo and strengthen the expression of reality, the two form a mirror image relationship. These three narrative patterns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and Cross, construct female discourse space Lindbergh "imagination and experience mo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In addition, both in concept or skill level, Lin Bai's novels show the influence of Borges marks, three narrative patterns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tact with Borges's novel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现代汉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14YJC751040)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以下简称《战争》)自《花城》杂志1994年首发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迄今已有十多个不同的单行本在海内外传播,并被收入各种小说选本,在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反响。经过20多年的不断讨论和阐发,这部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和意义逐步得到确立,被称作“个人化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小蓉;浅论林白小说中的阴影原型[J];社科纵横;2002年05期

2 陈晓明;奇妙的邪性——评林白小说《万物花开》[J];南方文坛;2004年01期

3 赵淑琴;从林白小说看女性意识的失落[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林白;林白小说二篇[J];名作欣赏;2005年21期

5 徐则臣;小说、世界和女作家林白——评《万物花开》和《妇女闲聊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1期

6 陈惊雷;;想象拯救下的经验缺失——浅析林白《万物花开》[J];消费导刊;2007年05期

7 陈祖英;;林白小说:想象的飞翔[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郑卡;;生命到了这个点上——从《妇女闲聊录》看林白的创作[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9 李秋菊;;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林白小说创作转向评析[J];理论与创作;2007年05期

10 韦林池;;浅谈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游离现象[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俞敏华;;从“虚幻”走向“澄明”——评《玻璃虫》的叙事[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洪治纲;;妖娆的生命之舞——评《万物花开》[A];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为进;林白的进步[N];文艺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丁杨;林白:要为书中人物找到属于他们的个人经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刘彬;林白:百感交集与五味杂陈[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金莹;林白:文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抗”[N];文学报;2013年

5 陈晓明;林白:在自己的命运里写作[N];光明日报;2013年

6 陈晓明;东邪林白[N];北京日报;2003年

7 徐则臣;女作家林白的小说世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湘萍;林白:它是我的“诺贝尔”[N];广西日报;2005年

9 王亚昕;林白《长江为何那么远》[N];文艺报;2010年

10 记者 舒晋瑜;评论家品评林白新长篇《北去来辞》莫衷一是[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涛;“历史”与“文化”的注释[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琳;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林白小说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李宝览;比较丁玲与林白的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14年

4 何超;寂静与芬芳[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胡小茜;论林白的狂欢化写作倾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曼;试论林白小说的女性生命之旅[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欧海艳;林白小说创作本土化流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扬;论林白小说创作的“转型”[D];湖北大学;2011年

9 朱宪云;论林白创作的生存言说[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张朝忠;一身冷暖复谁知[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26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26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