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创意叙事流向——论香港文学的感官跨越叙事
本文关键词:跨界创意叙事流向——论香港文学的感官跨越叙事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较之内地的先锋叙事文学,香港文学的表现形式有更丰富的层次,出现的时间也更早,而且存在向其他媒介譬如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以及报刊、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借力融合发展的趋势。本文引入感官跨越叙事的概念,从感官职能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上解释了促使形成香港文学生态的驱动因素,并归纳了在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感官体验中延展出的文本跨界现象和内在张力,分析出了香港文学特殊面相的部分成因,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牵引出审美方式的革新需求。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ross - boundary narration , explains the driving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Hong Kong ' s literary ecology from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sensory function and literature , and induces the cross - border phenomenon and inherent tension of the text in the sensory experience , such as visual , auditory and taste , and analyses the part of the special face of Hong Kong literature ,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demand of pulling out the aesthetic mode in this process .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徐州工程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编号:XKY2016204)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香港文学特殊的叙述范式承载了跨界的创意书写效果,尤其在叙事文学(小说)当中可以窥见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即从纯文学(严肃文学)代表作家刘以鬯算起,当代香港作家始终追逐作品形式的多元化。其中西西、也斯、黄碧云、董启章等一代代作家,对叙事方式不断创新求变,表现出他们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登翰;香港文学的文化身份——关于香港文学的“本土性”及其相关话题[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3期
2 杨匡汉;学术语境中的香港文学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2期
3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20年[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4 古远清;为重构香港文学多元化生态的努力和收获[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二十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陶德宗;评世纪之交的香港文学[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钱虹;香港文学:由“弃婴”到“公主”——1979—2000年香港文学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计红芳;内地香港文学研究之我见[J];当代文坛;2005年04期
9 白杨;;淡出历史的“香港意识”——世纪之交香港文学的主题与叙事策略[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10 计红芳;;改版前后的《香港文学》[J];当代文坛;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2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3 曹惠民;;走向前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何晶;;知识分子如何介入公众媒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文豪;也斯 香港文学的形塑人[N];文汇报;2013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在边缘地带艰难行走[N];深圳特区报;2013年
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钟润生;“香港文学强调人文关怀”[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邹广胜;香港文化的悲与喜[N];光明日报;2013年
5 葛亮;香港文学的“怀旧性”[N];文艺报;2013年
6 白舒荣;香港文学郁郁葱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7 计红芳;多姿多彩的香港文学[N];文艺报;2007年
8 杨匡汉;香港十年之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石剑峰;也斯谈香港文学往事[N];东方早报;2010年
10 赵稀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的“无奈”与精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杨;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清秀;香港文学:一种城市文学形态[D];兰州大学;2012年
3 计红芳;跨界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原;透视新世纪《香港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鹏;黄灿然的香港书写[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靓;从1950年代香港青年报刊看香港文学本土化进程[D];山东大学;2013年
4 孙利华;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D];苏州大学;2011年
5 白娟;香港都市生态的观察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耿晖;边界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2年
7 王天益;从有界到无疆[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6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2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