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金丁文集——“抗战文学”及其他》

发布时间:2018-01-26 07:30

  本文关键词: 抗战文学 汪金  出处:《新文学史料》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该书由赵曰茂主编,汪雅梅、汪铮编选,以抗战时期作家汪金丁旅居南洋时期的作品为主,也收入了左联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题材、体裁不同的各类文章,还收入少量他翻译印尼文学的译作。据赵曰茂主编介绍,在该书与前些年出版的《金丁文集——我仿佛在梦中》、《金丁文集——我们的旗》之外,还有近200篇长短不一的散文、评论以及小说等未入集。
[Abstract]:The book is edited by Zhao Yuemao, Wang Yamei and Wang Zheng.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works of Wang Jinding, who lived in the South Ocea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also included various articles of different genr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ccording to Chiu Yue-mao, the editor of Zhao Yue-mao, there is a small amount of his translation of Indonesian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Zhao Yuemao, the book and the works of Jinding published in previous years-I seem to be in a dream-and Jinding's works-our Flag. There are also nearly 200 essays, reviews and novels of various lengths.
【分类号】:I206.6-5
【正文快照】: 该书由赵曰茂主编,汪雅梅、汪铮编选,以抗战时期作家汪金丁旅居南洋时期的作品为主,也收入了左联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题材、体裁不同的各类文章,还收入少量他翻译印尼文学的译作。据赵曰茂主编介绍,在该书与前些年出版的《金丁文集——我仿佛在梦中》、《金丁文集我们的旗》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栖;抗战文学拾遗[J];上海档案;2002年06期

2 石世明;论抗战文学的政治阐释与理性冲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章绍嗣;漫议中国抗战文学的世界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郝明工 ,杨星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抗战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5 石天河;关于抗战文学研究的几点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6 傅晓燕;;女性视野中的抗战文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3期

7 刘莺;;同根而生的两支奇葩——浅谈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抗战文学与圣地延安的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8 邵国义;;整体观:研究抗战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9 周勇;;重庆抗战文学研究的新开拓——评《重庆抗战文学与外国文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吴伟强;李怡;;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的新的可能[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洪勋;;山西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和美学意义[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2 屈毓秀;;奔赴抗日最前线——记延安及后方作家在山西的抗战文学活动[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3 姚乃文;;在燃烧的土地上崛起的文学[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4 房福贤;;姚雪垠对抗战文学的贡献[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汪树东;;对抗战文学三种叙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纪念抗日战争结束60周年[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刚 (达斡尔族);双重比较视角下的抗战文学研究[N];文艺报;2014年

2 钱志富;抗战文学缺乏经典吗?[N];文艺报;2005年

3 程精棉;融涵当代价值的抗战文学新作[N];光明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金涛;抗战文学,,从想象泛滥到历史真实[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金炳华;抗战文学:民族精神的火炬[N];文汇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舒晋瑜;抗战文学作品的现状与反思[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苏光文;战争改变中国文学的历史记忆[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任明勇;重庆重视“抗战文学与文献”研究[N];西部时报;2008年

9 王学海;纪念:无法拒绝的激励[N];中国文化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傅小平;作家何须被冠名?[N];文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寰鹏;左翼至抗战:文学英雄叙事的当代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战斗里成长”——论“十七年”抗战文学中人的成长问题[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郭智洋;间接书写:抗战文学的另一种表达[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3 马卫红;厚德载物:桂林抗战文学传承型特质的历史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晓伟;抗战文学的区域性差异与民族性整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蕾;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主题[D];西南大学;2006年

6 黄俊;中国抗战文学中的法国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雁;论新时期以来抗战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赵婧;中国抗战文学中的苏联形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阴兴良;重庆版《新华副刊》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李新;论抗战文学功能论争中的审美话语诉求[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65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65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