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彦小说反讽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22:01
本文关键词: 王鲁彦 反讽 错位 悖逆 背离 互反 张力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王鲁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乡土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用朴实的笔致书写了浙江东部滨海乡镇日常化的场景,塑造了一批被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乡民形象。享年仅四十四的他给世人留下了近一百五十万字的精神财富。过去,研究者多倾向于用乡土公共话语解读王鲁彦的小说,尚未看到关于王鲁彦小说反讽研究的专论。本文致力于从反讽艺术的角度对王鲁彦小说中的反讽类别及其张力进行研究,力求弥补王鲁彦研究的不足。本文由引言、主体部分的三章和结语共同组成。引言简述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反讽概念的梳理。第一章从王鲁彦的生命体验、鲁迅等人的影响角度探讨王鲁彦小说的反讽艺术成因。从内因的角度来说,王鲁彦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亲历着黑暗的社会生活,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生活,然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没能让他成功地找到人生的出路,为此,他的思想时常陷入矛盾与苦闷中。从外因的角度出发,王鲁彦属于自学成才型的作家,在他成长为文学家的过程中,他先后受到了鲁迅、显克微支、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影响,王鲁彦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这几位作家常使用的反讽手法。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反讽现象在王鲁彦的笔下开出灿烂的花来。第二章探讨了王鲁彦小说文本内部的反讽类别。本章采取文本细读的研究方式,对王鲁彦小说中的反讽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分析。本部分将王鲁彦小说中的反讽分为错位式的言语反讽、悖逆式的情境反讽、背离式的结构反讽及互反式的立场反讽四种类别分别进行讨论。第三章对王鲁彦小说中反讽现象产生的张力进行分析。王鲁彦的小说中,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及立场反讽大量存在,这表明王鲁彦小说中存在着彼此对立的因素。它们互相牵扯,形成了小说叙事的张力。在王鲁彦的小说中,场景化的实写与梦境的虚写构成了张弛有度的情节张力;“单一”人物与“众多”人物的矛盾构成了人物之间的张力;叙述层面的冷酷与作者内心的热情形成了相悖的矛盾冲突,产生了情感张力。结语回溯全文观点,并将王鲁彦小说中的反讽与鲁迅、张爱玲、萧红、钱钟书等作家的反讽比较,发现王鲁彦小说中的反讽呈现冷酷而温情的特点,自成风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仰操;;论萧红小说的反讽叙事——以《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为中心[J];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04期
2 李建军;论小说中的反讽修辞[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1466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6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