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无以归类的鲁迅——读钱理群新著《鲁迅与当代中国》
本文关键词: 鲁迅思想 钱理群 现代中国思想 当代 现代中国文学 现在进行时 鲁迅研究 陈映真 文学性 竹内好 出处:《文艺争鸣》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现在进行时的存在"无论对于现代中国历史,现代中华民族,还是对于现代中国思想与现代中国文学,鲁迅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这也使得鲁迅对于当代中国也同样具有非凡的意义。而且鲁迅在今天的意义也似乎与其他中国古人有些不同,换句话说,鲁迅并没有真正作古,相当一部分当代知识者和青年人是通过鲁迅的作品进入现代
[Abstract]:Is, "now when there are" both for the Chinese modern history, modern Chinese nation, or for the modern China thought and modern China literature, Lu Xun has an irreplaceable significance, it also makes Lu Xun to contemporary Chinese also has a special meaning. But Lu Xun in today's significance with other ancient China also seems to be somewhat different in other words, Lu Xun is not really dead, quite a part of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and young people is through the works of Lu Xun in the moder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一、“现在进行时的存在”无论对于现代中国历史,现代中华民族,还是对于现代中国思想与现代中国文学,鲁迅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这也使得鲁迅对于当代中国也同样具有非凡 的意义。而且鲁迅在今天的意义也似乎与其他中国古人有些不同,换句话说,鲁迅并没有真正作古,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恩和;鲁迅的命运[J];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02期
2 李城希;20世纪初期鲁迅的文化思想[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3 林非;鲁迅思想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3期
4 王同伦,刘继波;试析鲁迅散文的艺术表现形式[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房向东;鲁迅:最受诬蔑的人——鲁迅去世后,非议鲁迅现象面面观[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吴中杰;鲁迅书信评点[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钟沛璋;鲁迅假若活在1957年[J];炎黄春秋;2002年05期
8 张永泉;瞿秋白与鲁迅思想分期[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9 王元化;纪念鲁迅的几句话[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06期
10 王吉鹏,荆亚平;鲁迅留日时期思想转变价值论[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恒山;;探析鲁迅的求学精神和求学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袁盛勇;;走向历史和文化的深处——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论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徐改平;;作为共产党同路人的鲁迅[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一白;;最后的辉煌——鲁迅临终心态扫描[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哈九增;;鲁迅批孔的再认识[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6 曾令霞;;鲁迅与中国“戏台”文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汤欢芹;;鲁迅与革命文学论争[A];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文华;;鲁迅与杂文体[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9 张福贵;;鲁迅宗教观的文化意义思想启蒙与道德救赎的衍生形态[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10 邵伯周;;论鲁迅的人道主义思想——纪念鲁迅诞生110周年[A];鲁迅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理群;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N];北京日报;2007年
2 王小鲁;谁害怕鲁迅先生?[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丁辉;“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N];深圳商报;2012年
4 余人;鲁迅又热 原因各有评说[N];北京日报;2001年
5 张丽;正确评价鲁迅的第一人[N];团结报;2000年
6 徐东波;走进鲁迅世界[N];浙江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贺白丹;我们今天怎样读鲁迅[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陈莉萍;鲁迅在远处[N];文学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熊元义;鲁迅的方向仍然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N];文艺报;2006年
10 房向东;鲁迅与“愤青”及其他[N];文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戈双剑;鲁迅:生存与“表意”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琼英;鲁迅作品语言历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丁颖;都市语境与鲁迅上海创作的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任慧群;个体精神之“诚”与鲁迅的“中国的人生”[D];南开大学;2009年
6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赵歌东;启蒙与革命[D];吉林大学;2006年
8 钱伟;鲁迅与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鲁迅青年时期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李晓东;论南京鲁迅[D];河北大学;2007年
3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源源;鲁迅与摄影[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振顺;鲁迅的大众观[D];西南大学;2013年
7 张宝银;“倒过来的进化论”—由周建人的退化论研究反观鲁迅的进化论[D];苏州大学;2015年
8 徐飞;《海燕》月刊与鲁迅身边的文艺青年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明岩;从长兄如父到纯粹的人[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逍霄;鲁迅文本中的国家想象[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81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8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