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瓶梅》中的节日叙写及其小说史意义
本文选题:《金瓶梅》 切入点:节日礼俗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与明代节日生活相映照,《金瓶梅》主要叙写了诸如社会交往、祭祖礼神和娱乐狂欢等节日民俗生活内容,它们表现出家庭化、形骸化和浓厚的食色倾向。在艺术上,《金瓶梅》的叙述者运用"在场"与"缺位"的艺术手法,发掘节日的象征意蕴,并通过"反复"与"不平衡"手法揭示人物及其家庭的变化。《金瓶梅》的节日叙写在小说史上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是对"先例"的继承与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叙写的范式,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它也是我们从局部审视小说史变迁的一个窗口。
[Abstract]: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festival life shine, < > main writing such as our social interaction, worship God and ritual entertainment Carnival festival folk life, they exhibit a family, formalization and strong color tendency. In art, < > narrator by Jin Ping Mei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art to explor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festival, and through the "Repetition" and "unbalanced" technique to reveal the change of characters and their families. "Golden Lotus Festival narration in the history of fiction is not isolated, 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precedent ", and has formed some writing paradigm, have a profound impact in the later novels. It is also a window we look from the local novel history change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节日与明清通俗小说叙事研究”(2014-ZD-13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立杨;小说冷落原因一解[J];文学自由谈;2000年05期
2 徐敏;;论小说史的书写类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冉冉;;小说在明清时期的接受历程[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5期
4 ;《浙江古代小说史》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吴y=六;关于我国早期小说史的研究[J];社会科学;1984年09期
6 洪兆惠;;守持小说精神[J];艺术广角;1996年06期
7 罗伟章;;越来越难办的小说[J];江南;2012年03期
8 刘凤泉;先秦“小说”浅论[J];语文学刊;1995年02期
9 李正民,宋俊玲;中国古小说“小而杂”特色溯源[J];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02期
10 夏德勇;小说史研究中的文体学方法[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荣林;;现、当代农民小说史“猜想”[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邹理;;评董之林关于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A];纪念姚雪垠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程国君;;叙事:视角的独特和小说技法的探索[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4 王平;;小说·文化·人——评宁稼雨近著三种[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5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兴安;;恐怖小说在中国[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6)[C];2006年
7 周腊生;;《燕山外史》不可全盘否定[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火;;坚守乡村图景书写的意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9 王卫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小说史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10 曲沐;;爱和美的杰构——读吴勇《水西悲歌》[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说的前世今生[N];解放日报;2012年
2 ;将小说进行到底[N];文艺报;2003年
3 徐江;小说的长度与生存理由[N];北京日报;2013年
4 朱双一;2011年台湾小说创作的亮丽风景[N];文艺报;2012年
5 钟兴永;从商贾小说视角研究中国商业和商人文化[N];文艺报;2005年
6 王晓瑜;十一篇小说史[N];文学报;2014年
7 陈林群 张远山;哲学小说不同于文学小说的思维方式[N];北京日报;2002年
8 张颐武;小说六十年:和时代一起走过[N];中国艺术报;2009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吴越;“小说已死”遭“透支解释”[N];文汇报;2012年
10 ;“小说史”的体例与重写[N];解放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韩永胜;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概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敏;文革主流小说的话语形态及其延伸[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董定一;明清游历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施战军;中国小说的现代嬗变与类型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王守亮;汉代小说史叙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慧;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张冬梅;论1990年代以来“抗战小说”的新变[D];河北大学;2015年
3 向浩;唐代侠义小说中的政治意识[D];西南大学;2015年
4 孔叔阳;《小说选刊》与1980年代小说创作[D];渤海大学;2015年
5 李琼;新世纪以来回族女作家小说创作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6 段闪闪;六朝小说与史书的互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伯超;唐五代小说中的胡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郑玲;魏晋南北朝小说报应观念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文婷;论宁肯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澄明与遮蔽[D];安徽大学;2016年
10 代大维;长江中上游民间信仰与唐小说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94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9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