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非礼”:金庸《神雕侠侣》对武侠男性特质内涵的扩展创新
本文选题:男性特质 切入点:金庸《神雕侠侣》 出处:《浙江学刊》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中国文化中男性特质的研究,是非常晚近的事。对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的褒贬,实质上跟对男性特质的看法密切相关。本文研究了民国武侠小说中男性特质"礼"的内涵的两个演变阶段,而将杨过置于开始不完全遵礼的"非礼"的第三阶段,从而重新界定了杨过这个人物形象的男性特质,阐述了金庸对于武侠小说男性特质内涵的扩展创新。
[Abstract]:The study of masculinity in Chinese culture is a very recent event. In essenc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iew of masculin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wo stages of evolu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male trait "propriety" in the martial arts novel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puts Yang Guo in the third stage of "indecent manners", which is not fully obedient to ceremony at the beginning. Therefore, it redefines the masculine character of Yang Yue, and expounds Jin Yong's extens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masculine character in martial arts novels.
【作者单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度课题成果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爱华;关于金庸研究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朱寿桐;谈金庸研究的学术建构[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方伯荣;金庸论[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流沙河;小挑金庸[J];文学自由谈;2004年01期
5 傅国涌;偶像的黄昏:从金庸到“金庸酒”——兼谈金庸与中国知识分子现代人格的难产[J];书屋;2004年02期
6 张云江;歪批金庸[J];文史天地;2004年02期
7 流沙河;小挑金庸[J];名作欣赏;2004年10期
8 王谦;;镀金大侠:金庸[J];出版广角;2005年03期
9 彭宏;;网上金庸,,“我”为主宰——电媒时代的文学阐释[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10 孙天明;;金庸:凡有井水处皆有“金大侠”[J];创造;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温左琴;席扬;;论金庸的大陆“接受过程”[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2 金庸;;题词[A];茅盾研究(第七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晋如;像读经一样读金庸[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严家炎;金庸热:一种奇异的阅读现象[N];北京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徐涟;与金庸燕园“论剑”[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刘畅;解读金庸大话金庸[N];中国邮政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甘险峰;“金庸”为什么总是这样热?[N];深圳商报;2002年
6 谢泳 (《黄河》副主编);倒映的金庸[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书评人 老谢;陈志明与金庸:向大师叫板的第二种途径[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张健;金庸入作协折射出的“观念之变”[N];学习时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傅旭;金庸与世博“德成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金庸笔下的人物心胸狭窄无烟火气[N];辽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健恩;金庸小说叙事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2 陈淑贞;金庸武侠小说人物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杨伦;金庸的“江湖”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马琳;性别文化视域中的张恨水与金庸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雨;中国大陆金庸研究述评[D];郑州大学;2009年
2 莫杨冰;报人金庸的社评建树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杨紫寒;从文字到影像的魅力流转[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姚莉;对金庸作品的文化解读[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裔烽;论金庸的评论散文[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美芬;金庸:浅俗下的厚重[D];青岛大学;2006年
7 刁军;百年—金庸[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思琦;金庸武侠世界中的政治叙事[D];浙江大学;2008年
9 封晶晶;金庸武侠剧的喜剧性效果生成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佩;金庸及其作品研究初探[D];海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2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632157.html